&esp;&esp;第284章足利女布
&esp;&esp;“立刻派人在城内大街小巷的墙壁上,都刷上标语!”进驻之后,朱棣立刻吩咐道。
&esp;&esp;“请问燕王殿下,刷什么标语?”胡惟庸道。
&esp;&esp;“兄弟亲和,认祖归宗……”朱棣道,“此外,联系本地的印书局,大量刊印《弥生战国志》,然后免费分发给城里的居民。”
&esp;&esp;“遵令。”胡惟庸道,“属下即刻去办。”
&esp;&esp;“殿下,虽然金泽城内的倭国百姓,对我大明不抵触,但难保没有别的姓氏的倭国武士,对我们仇恨甚深。其中更有擅长刺杀、暗杀的忍者家族,所以还请燕王殿下务必小心。”
&esp;&esp;“这点本王当然知道。”朱棣道,“身处异国,城内混乱,处处都是危险。”
&esp;&esp;“那属下就告辞了。”胡惟庸道。
&esp;&esp;下去之后,他会让鹰扬卫的部分军士,化身成刷标语者。至于印书,就要和当地的地方官,也就是奉行,头人,接触让他们帮着办理。
&esp;&esp;如何和倭国本地的官吏接洽,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esp;&esp;没点本事的人,干不好。
&esp;&esp;不过胡惟庸显然是个能耐很大的人,他在大明朝堂都能混到高位。
&esp;&esp;“《弥生战国志》只写了三十章,一旦刊印发行,估计很快就不够看了。”朱棣道。胡惟庸离开之后,他身边还有锦衣卫的指挥使吴风,带领十几名锦衣卫高手贴身保护,片刻不离其左右。“所以必须要让罗贯中尽快赶过来,就在我们身边加速写书。”
&esp;&esp;“本王对外宣称的是,《弥生战国志》是史书,史书哪有还没完本的?”
&esp;&esp;“据可靠消息,罗学士已经在前往倭国的途中了。”吴风道。
&esp;&esp;……
&esp;&esp;大明境内。
&esp;&esp;官道上,一辆马车正在急速行驶着。
&esp;&esp;车轮滚滚,车夫不断的扬鞭呼喝,马蹄扬起漫天尘土。
&esp;&esp;“这还让不让人活了?”车内的罗贯中吐槽道,“车内如此颠簸,让我怎么写书?写出来的字全部歪歪斜斜。而且这样的条件下,我也不能文思泉涌啊。”
&esp;&esp;“先生写不出来新的内容,就照着《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抄呗。”旁边负责帮罗贯中整理资料,磨墨,同时也是他的学生李子安说道,“这可是皇帝的圣旨,先生必须尽快写出来。”
&esp;&esp;“还用你说?”罗贯中没好气的道。
&esp;&esp;“先生写的‘史书’,关系到燕王殿下能否顺利征伐倭国,实在是太重要了。”李子安道。
&esp;&esp;“以写通俗小说的手法写‘史书’,有违读书人的准则!这样的事情,本人实在是不愿意干,也感觉有点丢人。”罗贯中道。
&esp;&esp;“先生,你这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打仗。”李子安提醒道。
&esp;&esp;“而且之前皇上已经准许我在应天府写,然而现在却变卦了,非要把我接到倭国去写。”对于皇帝派他去倭国,罗贯中心中还是有些抵触。
&esp;&esp;“估计是军情变化太大了吧。”李子安道,“战场上的军情瞬息万变,还望先生从权。”
&esp;&esp;“没办法,谁叫写书是皇帝下的圣旨呢?”罗贯中感叹,“违抗圣旨是杀头的罪,本人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esp;&esp;“先生不必沮丧。”李子安道,“等《弥生战国志》成书之后,先生在倭国人民心中,就是相当于司马迁一样的伟大史学家,会名垂千古。”
&esp;&esp;“在倭国名垂千古,我不稀罕。”罗贯中道,“在倭国我是史学家,在中原我依旧是个写小说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