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太皇太后扫了刘不周二人一眼却并未立刻做出反应,她问曹寿道:“曹寿,此话怎讲?”
“母后,是这么回事……”曹寿就将昨晚刘不周和公孙贺突查诏狱的事一字不差的全部和盘托出,说完他顿了顿心神又道:“他们二人在未得到微臣手令的前提下无缘无故的突查诏狱,而随后波才就越狱逃走了,这难道是巧合吗?也太过蹊跷了吧,所以微臣认为波才越狱一事定与他二人有关,此事并非微臣空穴来风,有诏狱牢头亲见为证!”
听着曹寿滔滔不绝的讲述,窦太皇太后始终面无表情,等曹寿说完了她也没有马上质问刘不周二人,而是淡淡的说了句:“宣诏狱牢头。”
不一会诏狱牢头来到了大殿,从未见过如此场面的他哆哆嗦嗦的跪在下面颤声道:“小人诏狱牢头拜见太皇太后、太后、陛下,”说话的时候他的头都不敢抬起来。
“听你家平阳侯说波才越狱之前你亲见了卫将军公孙贺和羽林监叶良禽突查诏狱,你且将当时的实情如实讲来!”窦太皇太后问道。
诏狱牢头应诺一声又将昨晚的情形讲说了一遍,然后他道:“启禀太皇太后,公孙将军和叶大人走后没多久我等在例行夜查之时就发现关押波才的牢房里空无一人,这才知道他已然越狱逃走了。”
其实诏狱牢头在这一点上撒了谎,昨晚刘不周二人刚走他就风风火火的跑去侯府别院向曹寿通风报信去了,并未夜查,是在回来后才得知波才越狱的,这一来一回将近两个时辰,从时间上看原本和刘不周二人搭不上关系,而这牢头却故意将两者扯上了干系,用话误导众人以为这两件事是前后互为因果的关系,其目的也是为了转移责任,保全自己。
见曹寿和诏狱牢头咬出了公孙贺来,坐在窦太皇太后身边的王太后脸上立刻变了颜色。
自从刘彻登基被窦氏一族架空之后王太后和王氏一族出人意料的采取了韬光养晦的策略,不仅深居简出,更对政事不闻不问,尽力回避着窦太皇太后的锋芒,没想到这回因为公孙贺的冒失很可能又要栽到波才的事上,她真是生怕窦太皇太后又认为是自己指使公孙贺蓄谋策划波才逃走的。
王太后心中忐忑不安,她下意识的偷瞄了窦太皇太后一眼,却不想这一眼正好和投来冰冷目光的窦太皇太后对了个正着,两人四目相对,无比尴尬,王太后赶忙撤回了眼神瞅向了别的地方。
而窦太皇太后今天却出奇的冷静,她并未对王太后穷追猛打,只是缓缓的收回了眼神转向了大殿的下面,U.uknsh.语气阴沉的问道:“公孙贺、叶良禽,你二人给哀家解释一下这是怎么一回事吧?”
刘不周没想到此事会走到如此的地步,不仅昨晚一无所获不说,今天还被曹寿扣上了个涉嫌与波才越狱有关的嫌疑,看这曹寿肥头大耳,整日里阿谀奉承,貌似庸庸碌碌的样子,这么看来还真是小瞧了这家伙了。
不过刘不周心里还是比较坦荡的,毕竟自己和公孙贺并没有参与波才越狱一事,没什么可担心的,想到这他当即出班拱手解释道:“回禀太皇太后,微臣等的确昨晚突查了诏狱不假,但却与波才的越狱出逃没有半点干系。”
“没有干系?那你二人不经平阳侯允许平白无故的突然擅自夜查诏狱又是何原因?你们究竟想要查什么?”窦太皇太后反问道。
目睹了刚才王太后和窦太皇太后尴尬对视那一幕的公孙贺心里简直懊悔不已,王太后多次告诫他值此非常时期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被窦家抓到什么把柄,恐怕这回又得把主子王太后给扯进来百口难辨了,他不由得恶狠狠的瞪了站在身边的刘不周一眼。
不等刘不周回答,公孙贺却抢先跪倒在地叩首回道:“回禀太皇太后,此事微臣也是无辜的,”他一指刘不周表情颇为委屈的道:“都是那叶良禽巧言蛊惑了微臣,骗得微臣随他一同前往诏狱,没想到却原来是拿微臣做了幌子,微臣其实对此毫不知情,更与那波才越狱一事无关那!”
这下好了,连共同的参与者都毫不留情的反戈一击,刘不周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