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兴贵利用这些来跟他一起举事的李轨旧属,在凉州武威开始大肆造势,说大唐将兴,李轨上不应天时,下不顺民意,若是关中皇帝攻进凉州,李轨必亡,希望凉州百姓为以后好生打算。并且命人偷偷潜出城告诉埋伏在城外的太子李建成,看城内举火为号,便率兵攻城。
安兴贵的家族在当地影响力巨大,西凉百姓对此都深信不疑,而李轨手下多数都是西北人,对安氏家族还是非常敬畏的,况且安修仁曾经是李轨的心腹大将,故此这些羌人将领也都唯安兴贵兄弟俩的命令是从。
不出三四天的时间,安氏兄弟俩在武威便迅速的拉起了一支由羌人组织的起义军,人数占据了武威城大半人口。
这种动静怎么瞒得住,很快安氏兄弟俩组织大军的事便被李轨手下大将吴天知道了,李轨当时胜兵十万,而地方千里,险固自守,况且薛仁果没死之前,李轨经常攻打薛仁果,薛仁果都在他手下吃了几次败仗,足以见得他的实力。
“臣今日把守城北,听闻城中流言四起,说安氏兄弟本是天兵天将是奉上天旨意来解救凉州百姓,臣当即命人去查,秘密抓捕了几个散流言之人,臣一经审查,安氏兄弟在城内已经秘密招兵买马,皇上可要做好准备啊!”吴天有些担忧的道。最近城中流言四起,对李轨不利。况且李轨政权有过一次陷入内乱的例子,令其元气大伤,至今没缓上来。
这种情况不得不重视,之前内乱,如果不是李轨还有点战略头脑如果不是当时军民支持,迅速攻下河西五郡,恐怕现在在皇帝宝座上的就不是李轨了,这次如果内乱在一次重演,李轨就无法用兵了,在用兵就到了长安门户潼关,而潼关被李渊设置重兵把守,易守难攻。
也该着李轨倒霉,这时候凉州连年旱灾,百姓衣食难继,李轨却紧闭粮仓,不肯赈济灾民,都吃不上饭了,让这些人饿着肚子去打仗吗?
“依卿之言,安兴贵的事,应该如何处置?”李轨面对安兴贵的起义,一时间束手无策,只得问自己的亲信大将。
“依臣愚见,陛下现在必须开仓赈济灾民,以挽回失去百姓的民心”尚书左仆射曹珍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都这种时候了,还提什么开仓赈济灾民!朕手下的士兵都吃不饱肚子,难道要这些士兵将领饿着肚子去抵抗安兴贵?”李轨闻言大怒,若是将粮食都发给这些羌人,手下十万士兵怎么办,这也是李轨之所以纵容胡人大肆捕杀羌人的原因之一,羌人众多,一碗饭十个嘴等着吃,多多捕杀一些,粮食自然就富裕一些。
李轨当权的后期,面对凉州旱灾,束手无策,昏招迭出,这也是安兴贵能成功的原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