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瑀得到皇上圣旨后大喜,急忙命人架马车赶往李天河的府上,朝中这些大臣与裴寂交好的没几个人,有也是些只会奉承的小人,皇上登基,裴寂得势后,面对这些朝中大臣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裴寂本来对李天河任左仆射这个职位就不满意,又怕那些隋朝旧臣与自己抢右仆射这个官职,于是裴寂给皇上出了个主意,向皇上上奏说“如今皇上刚刚登基,新政不稳,恐那些隋朝老臣兴风作浪,朝中再起波澜。依臣之见,应该把这些旧隋朝大臣贬为地方官员,一来,新政刚刚建立,地方官员多有空缺,二来,也能稳住朝中局面”
李渊起义本来就是以隋朝官员起家而不是农民,李渊集团的几个核心人物差不多曾经都是旧隋朝大臣,甚至连裴寂自己都是,裴寂这么一说,他知道李渊肯定不会把自己这个左膀右臂也给扁了的,最主要的是,他怕朝中再出现第二个刘文静。
他没想到的是这一奏折遭到了李渊的拒绝,李渊本身就是隋朝统治集团的一员,而且从唐公的爵位和山西、河东抚慰大使,后为太原留守的职位来说,属于高级官员,而且曾经支持他的那些关中贵族也差不多都是隋朝旧臣。
况且李渊起兵打的是匡扶隋朝的旗号,先是自己立了一个隋朝的傀儡皇帝,看准时机才玩禅让的把戏登基的,若是同意了裴寂这么搞,那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皇上圣旨以下,下官欲让下人来送,又恐下人有失特意亲自赶来”萧瑀拿着圣旨赶到了李天河府中。
“国公快快请起,区区小事,怎敢烦请国公亲自来送,叫人禀告一声,天河去拿即可”李天河见萧瑀亲自赶来,不用打开圣旨便知道皇上已经同意了,急忙赶出府迎接萧瑀。
“谢丞相”同为皇帝的宰相,李天河比裴寂低调多了。虽然年轻,但是行事也比裴寂老练。深得朝中文武百官的人心。
李天河将萧瑀迎进府中。
“裴寂自从把刘文静打压下去后,在朝中气势更加凌人,听闻前不久,他竟然给皇上上书,说要让皇上贬我等隋朝旧臣为地方官员,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萧瑀想探探李天河的口风,看看他对这些隋朝旧臣怎么看。
“国公放心,依在下愚见,皇上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却未必会同意此事”李天河知道萧瑀话里有试探的意思,所以他回答的模棱两可。
“哦?恕老夫愚钝,丞相这话,老夫却是没回味过来何意?”萧瑀听到这模棱两可的回答,却是没懂其深意。
“国公尽管放心就是了,皇上在前朝任职半辈子了,相信自有分寸”李天河虽然知道其中缘由,但是却不会和萧瑀明说,他知道李渊和李世民不一样,说错一句话,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
所以,李天河在朝中小心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这句话永远没错。裴寂之所以在朝中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身后的裴氏家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