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含章在率部抵挡了日军两次全面进攻之后,也不打算继续在这个阵地上纠缠下去了。
本来他在两翼全部失守的情况下继续坚守阵地,就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对于日军战术水平和战斗力的判断,顺便看看能不能找到日军的弱点好占占便宜。
现在他已经确定,日军的轻步兵战术虽然算不上落后,但是也没有厉害到哪儿去。而日军的步炮协同虽然做的不差,但由于日本国力有限,大口径火炮数量不足,其实并没有吹嘘的那么强大。
不过马含章也同样知道,南满地区的沦陷,尤其是奉天兵工厂和南满铁矿的沦陷,使得日军未来的重装备一定会越来越多。他现在总结的经验在未来也会逐渐过时。
不管怎么说,马含章对于现在的日军已经有了足够的了解,因此也有能力布置更具针对性的战术。
他知道日军会在前沿布置隐蔽观察哨,自己如果撤退必然会被观察哨获悉。那时候如果日军趁机发动进攻“黏”住自己的部队,就会在撤退的过程中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损失,为此他决定改变一下撤退的方法。
常规的撤退应该是步枪手掩护机枪组先行撤退,等机枪组在新的位置建立起火力支撑点后,再由机枪组掩护步枪手撤退。
而马含章这次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先让一半左右的步枪手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撤离,引诱敌人前来追击,再由剩下的一半步枪手配合机枪组狠狠教训一下鬼子。
等到鬼子被迎头痛击退回去之后,再将剩下的一半步枪手大张旗鼓的撤下去。如果鬼子想追击,正好用轻机枪组配合装备了“二十响旁开门匣子”的人员再给他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两次打击应该会让鬼子变得疑神疑鬼起来。然后轻机枪组趁机悄悄撤下去并在后面建立起新的火力支撑点,最后掩护装备“二十响旁开门匣子”的手枪组撤退。
事实也和马含章预料的差不太多,日军发现他们撤退后,虽然没有立即发起全面追击,但是的确进行了试探性的攻击。而这些发起试探性攻击的日军很快就被做好准备的轻机枪打死打伤了二三十个,再次撤了回去。
山下文四郎听到前方的伤亡报告,又听说对方的机枪组并没有撤退,于是对几个参谋说:“看来对面的支那指挥官的确是个人物,他故意用假撤退来引诱我们上钩,以此杀伤和削弱我们的力量。幸好我猜到了他的意图,否则现在就损失惨重了。”
参谋们都纷纷感慨道:“支那人真是太狡猾了,幸好大队长阁下高瞻远瞩,识破了他们的诡计!”
一个参谋问道:“可是我们现在和支那守军这样僵持下去也不行啊,要想个办法攻破支那守军的防线才是。”
山下文四郎点了点头:“你说得没错,我们当然不能和支那守军一直僵持下去,这会有损我大日本蝗军的军威。不过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支那守军会佯装撤退呢?”
那个参谋听到这里,低头思考了几秒,突然眼睛一亮,急忙抬头问道:“大队长阁下的意思是,支那守军是真的准备撤退?”
“哈哈,没错。支那守军也不是傻子,固守这样一处阵地最终肯定是必死无疑的,他们一定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们佯装撤退其实是为了掩盖真实的撤退企图。”山下文四郎得意地抚摸了一下自己的仁丹胡。
“那您的意思是支那军接下来真的会撤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