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右翼友军陷入白刃苦战的同时,马含章排正面的日军已经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为了摆脱困境,他们也试图发动一次万岁冲锋,然而马含章排的火力密度不是其他守军部队可以比拟的。为了对付万岁冲锋,原本支援右翼友军的那挺轻机枪再次调转枪口,对着冲锋的日军连连点射。
在步枪、轻机枪、驳壳枪和掷弹筒的联合打击下,试图冲锋的一百多个鬼子如同被收割的麦子一般纷纷倒在路上。
而后续的鬼子看见前面的火力密度比日军一个小队还要强,也赶紧熄了继续万岁冲锋的心思,老老实实趴在地上挖起散兵坑准备进行对峙。
只是马含章这个排战斗力再强也只是一个排而已。一旦两翼阵地被日军突破,马含章他们也绝对没有守住阵地的可能。
作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留学生,马含章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他也很清楚日军突破防线后肯定会一部分继续向下一道防线进攻或者向其他守军侧后迂回攻击,以求分割中国守军战线。
他同样很清楚日军的另一部分会努力向突破口的两翼进行卷击,以求尽可能扩大突破口宽度,让更多日军从突破口通过。
想要避免这种不利局面,就必须对明显顶不住的右翼友军进行支援,而且一定要快,争分夺秒的那种快。
马含章见正面的鬼子暂时失去了突击的力量和意图,便赶紧命令二班长冯希山带着他们一个班的战士去支援右翼友军的防线。
二班长冯希山也知道现在是危急时刻,没有再去询问具体的支援战术,点了点头就带着二班的战士沿着战壕向右翼友军阵地跑去。在前往右翼的路上又顺道借了侯登科那支奉造十响驳壳枪来加强火力。
冯希山一边小跑一边进行战斗部署。他让机枪组先去占据两个部队结合部的观察哨位作为临时射击阵地,以便从侧翼对己方进行火力支援并阻断敌军后续部队。
同时,他又命令剩余的士兵全体上刺刀、准备好手榴弹、做好突击肉搏的准备,然后把这些人分成两组。
其中一组由副班长率领,沿着战壕从己方一侧向突破口位置清扫攻击前进。侯登科的奉造十响驳壳枪也被加强给了副班长。
另一组由冯希山自己率领,他们要离开战壕,通过低姿匍匐利用地形地物的遮蔽,从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之间的空白地带迂回到突破口附近日军的侧后进行突然袭击。
安排完毕后,两个小组随即各自行动起来。由于左侧哨位上轻机枪的压制,日军部分后续援军已经被暂时阻断在防线之外,这大大减轻了守军的压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日军目前还未能突破这里的守军防线。不过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支援,这段防线的失守只是时间问题。
好在因为缺乏相应经验,导致日军的渡江进攻行动组织的十分混乱,各个攻击点严重脱节,攻击进展相差极大。这就让攻击较为顺利的日军不能及时得到其他攻击点日军的支援,迟迟不能巩固和扩大现有突破口。
冯希山敏锐抓住了这个绝佳的机会,由副班长带领的小组及时帮助友军稳住了阵脚,使得日军无法继续扩大突破口。
这个小组利用己方手榴弹较多使用也较便利的优势,通过连续投掷手榴弹以及副班长驳壳枪的火力压制,大大减少了我方不如鬼子的白刃战,并开始将突破口这一侧的鬼子向中心逐步挤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