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几点啦?赶紧起来!要是晚了一步,你就抢不着啦!”1933年5月的一天早上,潘大爷急不可耐地叫醒了儿子潘驹。
“咋啦爹?”潘驹极不情愿的张开眼问道。
“还问咋啦,现在桑葚已经成熟了,赶紧去摘啊!”
“哦对!”潘驹赶紧从床上蹦起来,拎起篮子就冲出了家门,向家附近的桑树林跑去。
潘驹是一个标准的鲁西北人:身高六尺有余,说着一口流利的山东话,看着有点憨,生着一张关公脸,人称“小关公”。
潘驹跑到一株老桑树前,噌噌噌就爬了上去,摘了一篮子,又吃了半篮子——这地方随处可见上百岁的老桑树,树长得矮,茎长得粗,分支长得多,通常一棵树结的果就够一家子吃的,更别说是一片了,那真真够一个村子里的人吃。
“傻孩子!”潘大爷干赶了过来,“你莫要吃太欢,要不然你又会肚子疼!”
“知道了!”潘驹一边说,一边又吃很多,到晌午时分,潘氏父子的篮子中已经是堆满了桑葚,父子二人喜笑颜开,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