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还是挺帮忙的。
忽阴忽阳一直拖了两天,雨水依旧像个初嫁的新娘,仍羞羞答答孕育着,始终没有落下来。
或许这正是所谓“天道酬勤”吧。
初九晚上,当青华坐在工棚床边,在清单的“钢筋”一栏打了个勾时,方才听见头顶上轰隆隆的闷雷响。
古人云,“雷声大雨点小”。
没错,初十清早,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天必定是大雨滂磅时,天空却仅象征性的飘了几滴。
就连地皮也带湿不湿就停住了。
就这点霏霏雨,当然影响不了人们过年,四山八邻的鞭炮响得更欢。
同样,这样的小变化也影响不到青华。
驮完钢筋,她这天要驮的是塔材。
在这批材料里,塔材有两种,一种是组装好的两个五米钢架,另一种是六根圆形管材。
前者目的地是R118,而后者则是R119。
她准备先行拿下需要运到R119去的管材。
俗话说“山区天气小孩的脸”,意思是阴晴不定,说变就变,反复无常。
青华拿不准这雨会下多久。
她担心一落不停,那样的话可就耽误大事了。
这么想着,毅然决定能抢一天是一天。
虽然看上去雨是一定要下,天已经阴沉沉好几日不算,都已经飘过几点摩娑雨了,不过大雨终究没开始来。
她想赶在大雨前,把路程最远最难驮的管材先运上去。
只要将这难题解决,余下料子就不是个事了,即使下雨也能对付。
青华就这样冒险抢运了一天的管材。
一来由于里程增加路远,二来上料太慢,沉重的管材每根估计有一千多斤,差不是吨件,需要用三角吊葫芦才能装上马背。
所以人和马奋战一日下来,到天黑歇息时也才送上去三根。
还有三根,青华准备第二天继续奋战。
她很想歇一下,这几日一直运大件,她就跟骡子样一分钟不得歇,别说偷懒,连稍微疏忽大意下都不行。
干一天下来,早累得半死。有时躺下去就不想再起来,甚至连饭也不想做吃。
但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她,那就是:既然答应人家,白纸黑字的还写了合同,就必须做到。
不管多么困难,都一定要保证按时如期完成。自己夸下的海口,无论如何也一定要说话算话。
正是出于这种心理,青华才在面对管材这个大家伙、所有这些材料中最难驮、属于骨头中的硬骨头时,仍毫不畏惧勇敢上前的原因。
“是啊,一口值千金。”
“既然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明知难上也要上。”
“诺不轻许,言而有信!”这也是最起码的做人标准。
正月十一这天一大早,天阴沉沉的。
就在青华运完第二趟下山,正在院子里吊装最后一根管材时。
只听一阵摩托车响,唐青范回来了。
他两天前跟着刘经理去县城,不知忙什么,只到今天才赶回项目部。
“范哥回来啦!”青华边干活边打着招呼。
唐青范看见她正吭哧吭哧的扯铁链子。
随着她每拽动一下,吊在链子上的马鞍和圆管就升高一点。
直至高度达到比骡子身体还高一截,青华这才停止动作。
她走过去将铁链固定在三角架上,大口喘着粗气歇了一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