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安城外以北四十里的七濑山下有两座剑阁,确切是说是一座剑阁,一座剑冢,剑冢之后有一湖,湖口之河流经平凉剑阁。
平凉剑阁阁主有一子,东台剑冢冢主亦有一子,平凉阁少阁主自幼见多了为求剑阁一剑大打出手的场面,甚至于不惜性命,而剑阁每三年出一柄由阁主亲自锻造萃取的上等剑,江湖之人皆可求剑,剑之归属则看实力与之运气。由此导致的少阁主对铸剑的厌弃,反而展现出对剑冢三千剑的莫大兴趣,这三千剑有着各自背后的故事,最后被剑的主人沉入津梁湖,剑冢沉剑远非三千柄,只是相较于而言出名的有三千柄,故世人皆称剑冢津梁湖沉剑三千柄。或许是看多了杀戮,见多了江湖纷争,少阁主覃安想沉世间剑,由此避免杀戮纷争。东台剑冢少冢主丘怀郢则与之相反,因自幼目睹了太多的剑主人将剑沉于津梁湖剑冢,而这些剑背后似乎都有一段故事,沉剑故在于断过往,从小对这些故事的憧憬到一把剑的铸造,对铸剑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沉剑是对剑的亵渎。此事也流传江湖,江湖人闲谈丘家剑阁与覃家剑冢。
剑阁与剑冢存世近千年,如今的津梁湖少说沉剑数万把,其中不少都是出自平凉剑阁的名剑,而历朝历代的消失的名剑,天下人猜测,半世名剑尽沉湖。而东台剑阁没三年出一把上等的好剑,运气好的话,后世称为一把名剑也不是不可能,半数宝剑出平凉的名声响彻在外。
景泰七年春,皇帝萧苑瀚封齐晋为远征大将军、西平王。此前,齐晋归顺景泰后,先后东征祁、燕,东晋,战无不胜。
也是在这一年,齐晋前往剑阁求剑,拐跑了剑阁大小姐,随后南下征战。
景泰十五年,平凉剑阁老阁主将剑阁事务交于少冢主丘怀郢,而另一边东台剑冢也放权给了覃安。世人皆笑叹,剑阁、剑冢存世千年,这实属无奈之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