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方云办登州军校的宗旨就是为了培养忠于自己的军官,不过军校在大明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产物,即便是孙元化这个思想比较超前的文官,也不可能知道方云的真实用意。</p>
不过这也很正常,清末民初的时候,清政府创办的军校前前后后加起来也又有十多所,军队中具有军校性质的随营学堂更是数不胜数,但是却没有一个发掘了军校的真正作用。</p>
直到蒋介石的当上了黄埔学校的校长之后,率领黄埔军校生东征西讨,迅速成为明国时期的霸主时,和他同一时期的军阀才恍然大悟,原来军校是这么玩的。</p>
孙元化也只以为方云创办军校的目的就像方云解释的那样:只是为了加强破虏军军官的指挥能力。</p>
对此,孙元化是非常的欣慰的,古代的名将都把自己练兵的方法当成了宝贝,就算是写成了兵书,也基本上指挥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或者嫡传弟子,普通的军官根本没有接触的机会,更不用说是被言传身教了。</p>
如果是传弟子还好,选拔的基数还比较大,被传承的时间也能更久,要是那种只能家传,而且还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可能坚持个一两代人,就会失传,虎父犬子的事情可不少。</p>
远的不说,就拿他们本朝戚继光的戚家军来说,在戚继光死后,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到现在还不足五十年,当年那支装备优良,军纪严明,百战百胜的戚家军早就已经烟消云散了。</p>
而方云却愿意主动将破虏军的训练方式,作战方法教授给所有的军官,这让方云的形象在孙元化心中无限拔高。</p>
诚然,孙元化也知道,破虏军现在还无法和戚家军相提并论,但是不管是和建奴作战,还是和叛军作战,破虏军都表现出了非常强悍的战斗力。</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