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的流民也正如方云预料的那般,这十万流民约有两万户,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想地主的借了银,其中最少的也有五两,有一些胆比价大的流民,家人人口比较多的人,甚至想地主借了十两银。
尽管方云规定了地主三年之内不能强迫辽民还清债务,但是辽民自己不想欠着地主的钱。
所以收完秋粮之后,上缴两成的佃租给的地主,大部分五口之家,还能剩下二十石粮,留下十石自己吃,剩下的十石基本上都拿出来卖了。
一户就有十石两要卖,两万户那就是二十万石粮食,粮站要吃下这二十万石粮食,政务厅就得准备十万两银。
不过这些粮食是分布在两万户辽东百姓的身上,倒是不需要政务厅一次性支出那么多白银,否则事情还真不好办了,现在不管是政务厅还是方云都不能拿得出十万两银来。
百姓们当然是不会知道政务厅和方云现在的困境的,为了掩人耳目,王永民还专门在文登县出台为了一个规定,粮站每月收购五万石粮食为上限,为了不引起百姓的恐慌,王永米还向百姓保证不管是哪个月份,收购的价格不会低于五钱一石。
辽东百姓最为紧要的吃喝问题已经解决了,他们出售粮食主要是为了还债,所以这件事并不迫切,当政务厅宣布每个月粮站只收购五万石粮食时,他们也没有着急。
因为政务厅已经承诺了,不管什么时候,粮食的收购价都不会低于五钱。这就给他们吃了一个定心丸了,早卖晚卖,只是会影响还钱的时间而已,而这笔钱又不用换利息,就算别只是晚几个月,就是拖个一两年也没问题。
此外,也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打算几年一次性还清所有的借款,而是按照官府的建议,每年还一到二两,分两三年还清,毕竟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更何况如今这个混乱的时局。谁也不知道明年会是什么情况,如果把富余的粮食都卖了用来还债,万一民年粮食欠收,或者天灾横祸,手里没点余粮还怎么得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