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司的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受冰河的气候的影响,当时整个中国的年平均气温都比现在要低,导致粮食的产量骤减,尤其是北方,本来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就很低,天灾一来,大片的土地颗粒无收,别普通的农民和佃户了,连一些资产较的地主都破产了。
南方的虽然粮食产量也在下降,但是南方的气候本身就比北方更加适合粮食的生长,亩产可以达到三石,即便是受天气的影响,亩产两石还是问题不大。
如果朝廷办事得力的话,完全可以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来赈灾,虽然这样不能彻底根除北方农民的粮食危机,但是至少能够让农民看到希望。
可惜的是,崇祯的朝廷不但没有能力赈灾,还把每年七八百万两的辽饷摊到了农民身上,而南方的土地基本上被地主豪绅以及士商人所兼并,农民沦为他们的佃户以及家奴。
南方士当官的占了朝廷官员的六成以上,大名鼎鼎的东林党更是南方官员派系的代表,朝廷要往他们那边征税,他们当然不同意了,所以的众多南方出身官员极力促成朝廷向北方的农民加税,于是多大数百万两的辽饷大多数分摊到为了北方数千万农民的身上,本就举步维艰的北方农民又被朝廷来了一个雪上加霜。
这也是为什么北方农民起义越剿越多的原因,除非崇祯皇帝将北方这数千万农民全部杀光了,否则活不下去的农民还会源源不断地加入到起义的队伍。
山东可是正宗的北方省份,同样是有大批的农民处于生死线上,所以当征兵司开出每月二两银的军饷,并且包吃包住的待遇之后,影从者众多,短短十天的功夫,征兵处就招收了两千新兵,而且都是年龄在三十岁以下,二十岁以上的。
方云以前成立护卫队的时候,虽然是连十六岁的都要,但是那个时候是没有办法,可供选择的机会太少,如今征兵司可是面向登莱府四五县征兵,这些地方的人口加起来可是超过百万,适合的兵源的壮丁也有二三十万人,可以供方云选择的机会当然多了。
所以方云才将年龄提到了二十岁以上,当然征兵的主要对象还是针对农民弟,农民虽然不识字,但同样也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训练起来比较容易。
而且二十岁以上的男,在明朝基本都已经成家了,一但有人当了逃兵,他的家人就会遭受惩罚,同样如果士兵立了大功,也能光宗耀祖,将士兵和他们的家人联系起来,这样便于方云掌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