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自己有些感慨:“刚才我问过本地县令,他说怀仁城本该有近三千人驻扎,昨夜接了四军大王萧干的军令,本地将军率领大部人马南下应州去了,正好让咱们捡了一个便宜,不然哪能这般轻巧的夺城?”
“那是不是准备埋伏起来打他?”宋亮似有所悟。</p>
“也不是一定要打哪个,”吴迪摇摇头,“我觉得这萧干似乎一直在追着咱们走,按理说咱们做下这天大的事情,他定会穷追不舍。我就是想试一试,能不能打他一个措手不及。他要上当自然好办,不上当进城就当是白累了半夜。他带的骑军是咱们往后的大敌,尽力而为吧!要是能把他的骑军都留下,咱们往后的路就好走多了,靠些步卒是不可能追得上咱们的。”</p>
想了想他又叮嘱道:“你一会让几座城门的兵士们早些关门,城楼上值守的定要换上些辽语说得爽口些的,莫要让人生疑!一旦萧干大军到来,立刻报于我知!”</p>
太阳已经落在远远群山之后,只有天上的云霞还是红彤彤的映着余辉。</p>
远拦子方才回报,怀仁城已经关闭城门,缘由是发现有不明军马从城边快速经过,旗号正是“义勇先锋军”,人数约二三千人,战马起码万匹,已经走过去个把时辰了。</p>
萧干心里暗暗盘算了一下,这个时间差不多,应该是不会错了。只是南朝义勇军到底想做些什么?可是真的往西去么?难道他们发现南边有人阻挡,就想取道西夏返回?</p>
他觉得自己越来越想不通,义勇军将领究竟藏着什么心思,做的什么打算,往西去要度过浩瀚大漠,还不如南面呢。</p>
既然想不通,他现在也不愿意再去多想,只要追上了就会明白!</p>
他派出信使快马往后去,将此消息传递给耶律大石,叫耶律大石速速带人马跟上。</p>
宋军已经过了怀仁城,再不加紧速度,要是他们真的向西,陷在大漠里,那可就什么都晚了,要知道陛下和众多的朝廷重臣都在他军中!</p>
“全军听令!加快行军速度,今夜怀仁城内宿营!”</p>
传令兵前后大声发令,行进中的队伍立刻加快了脚步,向怀仁城方向奔去。</p>
恒山,自古因其险峻的自然山势和地理位置的特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p>
在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时,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今朝大宋仗恒山守天下。</p>
此处宋疆域之内,是归河东路制置使管辖,河东路有禁军五万,其中就有纪家军一万五千人,其他弓箭社、民军之类更是数不胜数。</p>
禁军在河东除却几大州城分有驻军外,沿边各处都有隘口。恒山如此地势,更是不能例外,山南东西部共有五座大寨,各各拣选险要之处而立。在恒山之东南,立有三座大寨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网推荐:
,郭洞、福全、桂峰寨。</p>
大宋河东路郭洞寨就坐落在恒山南面脚下,寨中常年驻守禁军二百人,河东厢军三百人防守隘口。</p>
寨子虽小,可地势险要之极,两边山峦高耸入云,悬崖峭壁比比皆是,唯有中间一条穿山小径蜿蜒而过,宽不过三尺而已,这郭洞寨就建在出山的最后一个狭窄的通道之中!左右都是山峰,中间一座大寨把道路挡得死死的,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这日,河东禁军郭洞寨知寨革子墨,正带人在细细查看寨内守卫,忽见左面山峰哨位上有红旗摇动,这是军中信号,说有不明小股军马正向自己大寨进发,分不清敌友!</p>
革子墨急命吹号,所有军兵即刻集合登上寨墙,紧闭寨门,严加防范。这座郭洞寨正好坐落在两山隘口正中,两面山崖耸立极为难行,只要这边守住,便不虞会有敌人越过恒山防线。</p>
革子墨亲自带人登上寨墙,远远注视着前面的小路,这前来之人现在也不知是敌是友。</p>
虽然知道人数并不多,他也不敢丝毫怠慢,要有半点不小心,被人攻破此处,再往后就是一片平原了。</p>
郭洞寨的兵士们也都是闻警而至,靠在寨墙上屏住呼吸,手里紧握着兵器,数百双眼睛看着山路的尽头。</p>
不多一会,前面山边小径出现一队行人,俱是身穿白衣,手中全数持着兵器。不过奇怪的是,队伍中数十副担架随行,上面罩着黑布,不过看轮廓抬的应该是人!</p>
这支队伍的最前头是一个彪形大汉,身长起码在八尺开外,手中拿着一把丈许的雪亮长刀!这刀怕不有五六十斤重,杀气凛然!</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