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的耶律大石在困惑,大宋一样有人在困惑,还不止一个。</p>
大宋河东路云中府衙中,纪项清拿着蔡太师的手札一样的困惑,这是什么意思?</p>
手札中蔡太师要他调集精锐,前往代州驻扎,若是有义勇军信使到,立刻北上增援。信中还隐约提到,目的地是辽国西京道要津怀仁!</p>
难道义勇军已经准备攻下怀仁?要知道怀仁可是西京道的要地,一地控三州!怀仁若是能够拿下,立时就能斩断朔州应州和西京大同府的联系。</p>
怀仁、朔州、应州,纪项清在地图上一个一个标记着,老公相和吴迪究竟计划着什么,难道准备打下西京不成?纪项清越想越是觉得由此可能。</p>
可是我纪家军不过万多人,吴迪更是只有三千人马,就凭着不到两万人,要攻下西京,无异于痴人说梦一般。</p>
那么,公相的倚靠又是什么?老种的西军么?可老种远在西北,要北上西京须得从河东走,起码也要十天的光景。</p>
纪项清反复考虑着蔡京要他北上增援
<spnstylelr:#4876ff>-啃-——-书--网-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请注意眼睛的休息。网推荐:
<spnstylelr:#4876ff>--啃--书-小--说--网---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的用意,难道是要我去守怀仁城,老种攻朔州?要是这样的话,倒还有可能的。</p>
只是吴迪须得先把怀仁攻下,还要派人前来报信,再等我军北上,这一来一往起码要七八天,他那几千人马能守住这么久?纪项清很困惑,他不相信吴迪可以凭借几千人,守住这么个地方。</p>
可是既然蔡太师有此说,定然是他们有些把握,那我该不该去信他?要是吴迪没有守住,而我又北上了,那不是要身陷重围?</p>
这万多精兵,可都是纪家的子弟,这个险值得去冒吗?纪项清下不了这个决心,要是北上失利的话,纪家军的种子恐怕都要丧在辽境之内了。</p>
相比起纪项清,老种和小种干脆得多。老种一接到蔡太师的信,就命人去把自家兄弟请来商议此事。小种闻得哥哥召唤,立即便上了路,没两天,兄弟二人就坐在一起商讨这有些荒谬之事了。</p>
其实蔡京在吴迪到达汴京之前,就向老种问过此事可行与否。老种答道,若是有精兵良将,或者可行。当时蔡京也只是含糊其辞,并未说出什么实际的东西,老种也一样是敷衍了事而已。老种压根就没想过蔡太师真的有此计划,不想现在这计划就摆在了他的案头,而且已经开始了!</p>
事关重大,老种并未告诉小种是何等事情,直到小种赶到,才把他拉进密室将太师的书信交给他看。小种看过书信,和老种当时表情一样呆若木鸡。</p>
隔了一会才犹豫的问道:“大哥,这是老公相的书信,你能确定真伪?”</p>
老种有些感慨:“我当初也是不敢确信,Uw.uashu.cm后来慢慢才算想通,这是老公相所写,不过恐怕是吴迪的主意。”</p>
“不会吧”,小种不可置信,“吴迪怎会置自己于死地?他想凭着三千人取下怀仁,还要坚守半月,怕是不可能之事。”</p>
老种摇摇头,拍拍小弟肩膀叹息:“或许咱们都已经老了,吴迪此人文才武略俱是不凡。他与童贯结怨,这北上之事,听说也是童贯和梁师成搞的鬼。我猜吴迪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行那釜底抽薪之计。”</p>
小种不解问道:“大哥此话怎讲,怎么个釜底抽薪之法?”</p>
老种对自家兄弟自然是知无不言:“我想来想去,唯有这个解释。童贯与吴迪有怨,只要童贯在朝一日,吴迪就难以翻身是也不是?”</p>
小种点头,老种又说道:“童贯用计让官家征召吴迪北上,这已是让他前去送死了。既然已是九死一生,吴迪便想出这个法子。要是成了,可夺下西京,可立北伐首功,这种功劳童贯是压制不住的。”</p>
小种疑问道:“那要是败了呢?我实在想不出他有什么法子能攻下怀仁还要守住半月。”</p>
老种呵呵一笑:“我也想不出,可咱们还是准备准备,万一有奇迹也说不定!他本就是送死去的,怎么个死法很重要么?起码这样死法说不定还能名垂千古,自古有言:功名只向马上取。咱们便看看这马上的功名,他能不能取得到!”</p>M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