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9月6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29师1万余名战士在西陕三原县石桥镇誓师出征,誓师之后,129师和先整编的120师,119师分别开赴抗日前线。
虽然,誓师过后全军士气高涨热血澎湃,但是也改变不了全师装备落后的事实。
出征抗日时全师只有9367人。全师共有步枪3412支,马枪724支,步马枪弹43012发,平均每支步马枪仅10发子弹;驳壳枪539支,子弹2872发,平均每枪5发子弹;手枪93支,伯格曼冲锋枪3支,共有6051发子弹;轻机枪93挺,子弹27361发,平均每挺294发;重机枪29挺,子弹23222发,平均每挺800发;迫击炮6门,炮弹67发。此外,还有55把刺刀和204枚手榴弹。
这就是129师出征抗日时的全部装备,9300多人,所有枪支加起来还不到5000支,也就是说除了后勤人员外,129师将近4000人是没有任何枪支的,他们的武器只能是大刀或者梭镖。
对比一下同时期的日军同等单位——旅团,其编制在师团以下,联队以上.因战争的变化,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编制.每个旅团约3000人——8000人.步兵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独自混成旅团有6000——8000人.
以李强和李云龙他们将要遇到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为例。下辖5个步兵大队(番号是独立步兵第11到第15大队),以及旅团直属炮兵队、工兵队、通讯队,总兵力大约有5000人。主要装备包括135挺轻机枪、20挺重机枪、135具掷弹筒、4门山炮和8门野炮。
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是分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班和北洋军的棚。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轻机枪一挺,编制四人(组长、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配备自卫手枪,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掷弹筒(由排掷弹筒班,拆解一个组,支援到班)。
也就是说,其拥有三八步枪4560支,自卫手枪720支,再加上上述的所有轻重机枪,火炮。
这样一对比,看似129师可以和其干一干,但是再对比一下单兵装备。
日军步兵标准制式装备包括步枪1支,刺刀1把,前后盒弹匣(子弹120发),手榴弹4颗,钢盔1顶,略帽1顶,军服1套,皮鞋1双,水壶1只,饭盒1个,寝具1套,3至10日口粮1份,急救包1个,全套装备重15至20公斤。
八路军步兵装备包括步枪(大多给老兵)或大刀或红缨枪一支,刺刀不全,子弹三到十发,军服一套(发不齐,有些有有些没有),步鞋一双,草鞋自己编。水壶每个班会有几个(也是不全),口粮全看炊事班,急救包一个营可能就那几个。
这么一对比,谁强谁弱马上就看出来了。
基本上是,八路打完子弹——冲锋——鬼子轻重武器肯定不停——八路伤亡惨重(可能就撤退了)——拼刺前期八路也不占优(不跑就凉了)。
这还是在没有考虑日军其他部队联合作战的情况下。
扛着一杆长矛,李强和队伍一起走在行军的路上,他们已经行军了好几天了。战士们的脸上也都不时流露出疲惫,夕阳西下,队伍继续前进。
一想到这只队伍即将走上抗日的战场,不断发展,壮大,到赶走日寇,解放全中国,在三八线上连打17国联军。
李强在后世甚至有些怀疑,这只队伍是不是有外挂。
在西江省,他们被十倍于自己的敌人追杀,一路跑路到西北,总算将队伍勉强恢复到了4万,又把队伍投入更强大的敌人面前,反而越打越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主角光环?
想到以后,看着现在,李强不由豪情万丈,张嘴就唱了起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中国要让四方
来贺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