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十八年,蒙古鄂伦贝勒乃自称祖元皇帝,改元天兴。得到消息的几人也只是说了一句:“呦,蒙古终于冒头了。”
绍兴十八年年底,血龙军将金军逼出了中都路,占领整个华北平原,十人在开封立国,国号“魏”。
由于十个人都是“王”所以民间称为“共皇帝”,也就是指十个人都是皇帝。
具体事务依旧是按照以前的安排,所以立国只是让民众放心,也让投降的将领们放心。关于军衔,使用的是九个人都习惯的共和国军衔,但是合并了,有了军衔划分自然在享受上也有分别,比如说列兵临时耕地(服役期间)每人五亩,上等兵十亩,下士十五亩、中士二十亩、上士二十五亩、四级军士长三十亩、三极军士长三十五亩、二级军士长四十亩、一级军士长四十五亩,而尉官、校官、将官直接授永业田。
军衔的改革和授予直接刺激了所有人,永业田,这是血龙军或者说是魏国人中唯一能获得的私人田地,从军立功是唯一能获得私有地的方法。
一股从军热在魏国上下蔓延开来,但军营可不是想进就能进的,特别是改革之后剔出了一部分不合格的士兵之后入伍的标准被大大提高了。
在军衔改革的热闹下,一种新的交通工具——火车悄然诞生,从煤矿道铁矿之间的有轨车终于摆脱了畜力的尴尬,蒸汽的呜鸣声中大量的煤矿被运送到了炼钢厂,蒸汽机的带动下,钢厂的生产更加快捷。
大魏二年(1149年)三月,魏国出兵山西,为的是山西地下那储量惊人的煤炭。
大魏二年九月,攻克山西全境,与西夏隔河(黄河)对峙。
花费半年攻克山西主要就是金兵几乎放弃了这里,金兵一再退缩,差不多彻底的退出了中原地带。
随着魏国扩张的脚步推进的是火车道,虽然现在火车的时速也不过是四十公里,但它可以日夜兼程,一天一夜就是九百六十公里,日行千里也不过如此,而且火车道到达的地方都会成为魏国统治最牢稳的地方。
开封的跨河大桥已经接近了尾声,为了建设这个史无前例的大桥,十人一致决定,在旁边新挖一条河道,等大桥建好之后,继续使用旧河道。收拢了近百万劳役的魏国劳动力很富裕,这只是针对劳役来说的,整个魏国上下竟然只有三千七百万人口,这是十一月结束刚刚得到的数据。
与此同时第一批的电厂和自动化工厂也开始正式投入生产了,这标志着人口数量再也不是束缚工业发展的铁锁了,自动化的工厂对比需要工人的人力工厂生产效率更加快捷,只需要马邦德带领他的学徒们不时的去工厂检修。
自动化的炼钢设备在舞阳的钢铁厂和安阳的钢铁厂树立,每年能生产一万多吨了各类钢铁,相比于国内的钢铁消耗,这一万多吨还是有些不够看,光是同时进行的铁路路线就每年消耗几十万吨钢铁。
大魏三年五月,魏国出兵中京,月底占领中京;六月占领中都路各州县,八月蒙古劫掠金国。
就在西夏以为魏国上下全力征讨金国的时候,魏国忽然从五万大军越过黄河,直插西夏要地,六月灭西夏二十万将士。
大魏三年九月,开封,黄河铁路大桥举行了通行仪式。
其实这铁路大桥第一次通行已经是过去式了,早在北方用兵的时候这条铁路线已经投入了使用,前线的粮食、武器弹药、伤员运送等等全是依靠这条忙碌的铁路线。
为了让士兵早日适应新的战术,这一次北征金国是士兵们实打实的打出来的,硝石的供应依旧是十分穷迫,但至少可以让一万人打两三次高强度的战斗,而这样的战斗直接击垮了金国人的最后士气
“接下来可是要清闲一段时间了。”白朗笑着说。
康纳伸了个懒腰说:“终于可以休息休息了,啊,我的皇庄啊,半年多没去了吧。”
“你是清闲了,我这儿还有一大堆的事儿,黄河短时间内不需要疏通治理,但是我们的地盘中可不只是一个黄河而已。”负责农业和水利的叶知秋烦恼的说道。每一次聚会他总会发一些牢骚,整个队伍中最忙的就是他和烈文,而烈文不喜欢牢骚。
“你应该多向烈文学学,少发牢骚多做事儿。”白朗半开玩笑说,“对了烈文,你那边没多少事儿吧?”
烈文摇摇头说:“北京附近的土地还没收缴,陕西也一样,新打下来的地盘需要通车、土改事情一大串,短时间内是闲不下来了。”
白朗说:“陕北那地方本来就没多少耕地,而且因为地形原因容易水土流失,所以就干脆继续让人在那放牧吧,不过牛羊的数量要限制一下,这事儿就交给叶知秋吧。”
“又是我的事儿?”叶知秋不满的嘟囔着,“你们就知道把麻烦事儿往我这儿扔。”
“我们会记得你的贡献的。”史泰龙一连严肃的样子拍了拍叶知秋的肩膀。
“我们以你为傲。”走过的是李忆如。
“你的精神指引我们前进的路。”到了伊莫顿的时候已经开始跑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