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这么多,无非是对部队没有信心。考虑再三之后,潘杨思考了古往今来还有现在没有发生的守城战例,发现当年陈明仁坚守四平的战例非常值得学习。一样是部队缺少经验?一样是部队缺乏训练?一样是部队是东拼西凑,但是这老陈当时怎么就守下了东北联军进攻下的四平城呢?那是老陈没有别的绝招。有的就是两个字:“死守”。
这个死守可不是一般的死守,而是每一个支撑点每一个据点、每一道战壕都要反复的争夺,没有火力优势,那么咱们可以用人来填,每一个能够据守的地点都要争夺到最后一个人,只允许后续部队反冲锋,绝对不允许前面撤下来。因为大部分的伤亡都是在撤退时,在混乱时发生的,有着覆盖有枕木钢轨,还有被覆钢板的工事,前沿的部队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支撑下去,而一旦撤退的部队引起后面的连锁反应,那么这支真正的“乌合之众”那是一定会立时崩溃的。
好就好在陈前进这人军事上面十分的外行,但是政治思想工作还是十分的在行的,一旦他不干涉军事,一心一意的干自己的本职工作的时候,潘杨有马上发现这个人的闪光点了。这个家伙搞政治工作有一套。看来战斗结束之后还是给他道个谦吧!毕竟他还是柳妹妹的恩人啊!
十五日九时,气势汹汹的一一零师团的两个中队,对定县城北城东形成半包围态势,七十五毫米山炮炮兵阵地设置在距离定县外围城防工事五千米处,而九二式步兵炮干脆就旁若无人的设置在距定县城防前沿阵地不到两千米的地方,这里是步兵炮的最佳射程。看见城防的守军没有反映,早已布置好攻击出发阵地的一一零师团第二七七联队第一四四三中队开始进行集结,耀武扬威的铁甲车(九四式轻型坦克)开始在步兵队列前方轰隆隆的排好。一切的行动都无视对面存在,仿佛对面的守军都是自己砧板上的一块肥肉,只等着自己这把快刀的斩下了。
九时十五分。五门九二式山炮还有六门九二式步兵炮在饭沼守中将的命令之下,对北门的阵地进行了定点清除式的打击,主要针对在空投下来的定县城防设置图上面的所有永备、和半永备火力点,还有藏兵洞。进行了长达二十五分钟的狂轰滥炸,日军的驻石家庄轰炸机中队也出动了三架九七式陆轰按照饭沼守的命令,在定县城的上空投下了花花绿绿的传单,内容无非是皇军是进行大东亚圣战的正义之师,还有建设大东亚共荣圈之类的陈腔滥调。躲在了一线防御阵地重新设置的防炮洞,防空洞里面的战士捡起飘落在洞口的花纸,马上卷起了“喇叭筒”。
鬼子的炮火打击过后负责守备北门一线阵地的第八营第二十二连的两个排开始进入阵地,由于轻重机枪在军列上足足清点出来了两百余挺,所以一线阵地上面潘杨十分大方的布置了大量的自动火力,还有手榴弹。战士们不是枪法不行么?那就放近了打,.unsh.om让鬼子进了五十米之内使用短促有力的机枪火力进行压制,跟着就是最简单的手榴弹攻击。咱们现在是有钱人了,那就得大方点,省下来要么就便宜了鬼子,要么就便宜了救援咱的兄弟部队。所以老潘的决定就是,什么都不管,先顾眼前再说!
两个排足足装备了十五挺日制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子弹那是一箱箱的码在机枪手旁边,当时潘杨选拔机枪射手的标准十分简单,对着一个方向连续扫射一个弹仓不脱手的就行。这样临时拼凑了足足有五百名正副机枪手……
耀武扬威的日军坦克开始了轰隆隆的推进,身后的鬼子步兵几乎是直着身子开始了冲锋。由开始按照步坦协同条例伴随着坦克推进,发现直到进入到对方机步枪的火力射程之后对面的战壕还是没有反映。于是在前方挥着指挥刀的日军中队长的指挥下,日军士兵开始了小步跑,进入两百米距离的时候,则开始了大步冲锋。日军九四式坦克上的五十七毫米短管炮也开始了试探性的射击,但是对面的阵地仍旧是一片沉寂……
最后八十米的时候,坦克驾驶员已经放弃了前进。因为他们被伴随的步兵要求,将占领空无一人的中国军队的阵地的“荣誉”交给步兵,铁甲车队已经可以休息了。
但是——铺天盖地的子弹就在日军挺直着身子冲到距离战壕三十米远的地方时,从三个方向撒向冲锋的两个小队的日军身上。
北关阵地打响了定县防御战的第一枪。
欲知后事如何?
请等晚上更新……
^_^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