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个多时辰,张飞和许褚也陆续醒来,同样不敢高声,蹑手蹑脚走远了,才低声讨论起自己的所得。
练武场中只剩下一个关羽,他盘坐在那里如同一座雕像,连呼吸似乎都断绝了。天黑了,天又亮了,何颙早就撑不住告辞了,其他人却都很耐心的等待着。尤其是王越,看向练武场的眼神满是赞赏,笑容不断。
直到太阳升起一杆高了,关羽才猛然睁眼站起,横刀长啸。这一啸,如天边滚雷,低沉而又清亮,隐隐有龙吟之声。刘备、张飞、许褚三人听的骇然变色,心中微微有种战栗之感。他们自知,如果此时和关羽交手,只怕还没出手,实力就会消弱八成,关羽根本无须费力,只要一刀过来,就能轻易斩杀他们。
王越也微微有些惊讶,没想到关羽进步会这么大。关羽现在已经到了技近乎道的层次,和王越已经是同一水平,只不过王越在这个层次中浸淫多年,修为更深一些而已。关羽只需继续修炼下去,追上王越只是时间问题,再不会遇到瓶颈被卡住了。等到关羽真的再被卡住时,那就是要晋升到更高层次的标志了,那是连王越都不曾接触过的。
关羽的啸声绵延不绝,过了一盏茶的工夫才停下来。之后关羽像是洗了个热水澡似的,浑身上下都舒泰的不得了。他伸展了一下四肢,又挽了个刀花,明显的感觉到自己已经不一样了。同样的刀,如今已经成了他身体的延伸,可以像自己的手臂一样操控自如。
他收刀回鞘,转身来到凉亭前,向王越跪倒叩拜,感激地道:“多谢王师教导,关羽感激不尽!”
王越连忙让开一步,说道:“云长客气了,我可不敢当你的老师。我只是引导了一下而已,全是你自己领悟的。你在武道上的悟性惊人,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将来更加不可限量。也许不久之后,你我就可以坐而论道,届时你我就是同道,可以平辈论交了。”
关羽说道:“不管怎么说,您都对我有教导之恩,关羽不能忘恩负义。今日一拜暂且记下,日后定当厚报!”
刘备哈哈笑道:“依我看你们就别争了,以后大家都是朋友了,互相帮衬提携是应该的。二弟,你一天没吃东西了,应该早就饿了吧?先吃饭,有什么话吃完饭再说。”
刘备这么说,是因为在关羽领悟武道的这段时间里,和王越的交情拉近了不少。刘备若是蓄意和谁拉交情,还真没几个能抵抗的,尤其是出身平凡的人,更加没有抵抗力。别看王越武艺强的离谱,在交际上一样不是刘备的对手。于是刘备得知,这王越也是个官迷,这次来洛阳就是想找个门路当官的。这和刘备他们的目的一致,互相帮衬提携的话就不是虚言了。
其实说王越是官迷是有些贬低他了,在封建王朝时代,统治阶层倡导的就是这一套,什么光宗耀祖、游街夸官、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做官不回乡如锦衣夜行等等词汇,都是鼓励人们去做官。U.kansh.在这个时代,普天之下不想当官的有几人?所以也不能苛求王越的思想境界不高,刘关张不也同样在拼了命的往官场里钻吗?所以,有了共同的目标,也就比较谈得来,相处才一天,交情就已经很不错了。
几个人在凉亭里坐下,关羽迫不及待的问道:“王先生,在下有不解之处,还要先生指教。”
这个时代,“先生”这个词可不是随便用的,而是有老师、师父等意义,但程度要弱一些。王越不肯接受“王师”的称呼,关羽便以“先生”相称。
王越这回没有推拒,痛快的说道:“哦,你有何不解,说来听听。”
关羽道:“我以前学武艺的时候,教导我的人曾说过,武功的层次大致分三层,分别是明劲、暗劲、化劲。化劲之上或许还有更高的层次,不过那已经不是武功的范围了。可是昨天一战之后,我自觉武功大进,可并非暗劲或化劲,到底是什么却不太清楚,还请先生指点。”
王越捻须沉吟道:“你说的那种境界分法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不过顾名思义,倒也明了。依我看来,所谓明劲、暗劲、化劲,都只是对用力技巧的划分,只局限于‘技’,而我知道的境界划分,却是以‘道’为准。借用道家的话说,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练神返虚、炼虚合道。我引导你进入的,正是炼气化神之境。在我看来,‘道’始终是高于‘技’的,‘道’才是我等修炼的根本。不过若说‘道’是根茎,‘技’就是枝叶,两者并不冲突,不妨兼而习之,当可互相促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