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强想也没想,一头便扎进了对方的半场。
不曾想,这竟然是落入了一个埋伏圈。
威廉姆斯和吕晓明杀了一个回马枪,气势逼得黄国强不得不闪而避让之,黄下意识地挪了挪脚。
“违例!”
“rt_viltin!回场!”
前文已经提到,篮球场上也存在局部以多打少的现象。普通的全场紧逼利用8秒过半场的规则,把永不停息的时间当成自己的队友。而这次威廉姆斯和吕晓明正是利用了中场线。篮球规则深谙哲学之道“你不会踏过两条一样的河”,在篮球的比赛里,你无法在一次进攻中两次踩上中场那一条线。所以把对手逼近中线的时候,中线就成了防守者的朋友,这是另一种情况下的多打少。
黄国强显然是知道这一个战术的,毕竟来上海的半年来,黄国强苦练各种技术的同时,苦背着各种战术,他读着上海队发的战术内参,记忆着每一个细节。他就像学习一门外语,记忆着新的词汇。
然而记住一回事是一回事,正确地无延迟地应用还得靠经验的累积。显然,黄国强对这个战术表现得非常不适应。
“出界!”黄国强这次把球传了出来,可是,在压力和逼抢下,队友上提接应得得过慢,黄一个推手,球飞出了界外。
中场线、威廉姆斯、吕晓明,逼抢黄国强的对手是三个人(物)。纵使强如科比、乔丹或詹姆斯,想要单挑三位同等级别的职业球员,这是非常不易的。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如果纠结与局部的少打多,那就正中了对手的圈套。
“雷恩,提上!”
球场上必须依靠队友,比如这种近乎三打一的夹防。黄国强天赋再强,也断然无法轻松1v3。在起初的不适应后,场上的队友雷恩、刘子秋、孟令原等,迅速与黄国强形成了默契,皮球实现了迅速转移。
杨指导发现自己的战术再次落空了。因为他低估了黄国强与队友的配合能力,他以为:黄是新人,以前只与上海打过一场比赛,与队友的配合必然生疏。杨显然不知,黄一直是上海队训练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那一个人,没有人会不喜欢这种努力的球员,这是普遍的善,是普遍的好,这是不随着个人的喜好和意志而转移的可爱。
纵使黄国强与队友素未深交,黄的努力、他的勤奋被队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什么西方没有人骂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因为他们的暴富只是得到了他们该得的东西而已。黄国强的努力,感化了与他处于内部竞争关系的队友,队友不再认为黄国强是一个对自己上场时间的威胁,而是发自内心佩服、配合黄国强。黄国强一方有难,队友八方支援……
“中国特色”的三角体系竟然生出了效果,上半场,上海队客场44-38领先山西队。黄国强三分球4投2中,得6分,助攻则有两次。
中国特色的三角进攻无疑拖慢了进攻的速度。球员们在进攻之前,脑海需要模拟一遍三角战术。上海大鲨鱼的比赛打得心如止水。帕拉吉奥的三角战术,在中国球员的“中国特色化”学习下,竟催生出了全联盟防守第一的效果。
进攻上,上海的后卫毫不吃亏,黄国强的三分球进了俩,雷恩、刘子秋、彭飞的跳投也是极其精准。三角的精髓虽然还没有发挥,但外线部分的功力却得以体现。而球队中锋张兆旭则在内线翻江倒海,他上半场砍下15分6个篮板,可谓是吃准了山西队的软肋——内线无人!山西队的内线有一位叫葛少宝的努力型中锋,还有来自东莞青训的温胜杰等青壮派,不过,这些年轻人还是稍显稚嫩,实力上还无法与国家队中锋张兆旭一较高低。
休息室中,帕拉吉奥的脸色却未见丝毫红润,他肌肉不停抽搐着,显然,他的精神处在高度紧张状态。
上半场领先了6分,这对于上海队来说已经是个巨大的优势了。要知道,上海队的比赛得分极低,节奏极慢,大量的得分来自罚球,领先了6分,几乎相当于在其他快节奏的比赛中领先十几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