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经第二十七章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注:筹策:计算用的器具。袭明:内藏智慧。资:借鉴。
记得初中刚开始学英语时(大概二十年前了吧),同桌对英语毫无兴趣;可是害怕老师提问朗读,便想出一个办法:在“english”下边,用汉字写上“赢个力士”;“hldrey”下边,写着“后呕的啊有”……当时可是将我惊得一跳(貌似现在好多学生依然用此技巧)。
你说我同桌是笨还是聪明?或许,英语老师会急怒难言,认为他朽木不可雕。可是,能自己想出这个办法,他会是笨人?而且,他的理科成绩一直挺好。
所以,聪明与否,不是看成绩,不是看某一方面的才能。有人数学好,可是英语怎么也记不住;有人历史记得牢固,可是物理公式却老是忘记……难道说,这两人都是愚笨之人?只能说,他们更合适学那一科。
其他事也是如此,有人动手能力好,有人社交更广泛,这些都是个人性格兴趣使然,只能说某人更擅长什么而不擅长什么。
去年偶然遇到一个玫琳凯的管事,年纪不小了,化妆很浓,只看样貌怕是难有好感;但是,她一双眼睛简直就像是活过来一样,十几个人围着她,她不用说一句话,只要眼珠一转,便好似对每个人都打了招呼。
这或许就是善言者吧。
可是,话又说回来,我的同桌虽然很是机灵,但是,他英语确实是他的缺陷;历史记牢了,物理却是弱点了;实验室的文化学者,社会经验肯定要少了许多;整日东奔西走,心思多少会机敏有余、踏实不足……
人们常说,看事情要全面,不要只看到对方的缺点,也要肯定其长处。这话的重点好似是在后一句的“肯定长处”,其实,前一句的“看到缺点”也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