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第一更,稍后晚点板砖上传第二更,谢谢!
澳大利亚联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自1788年以来一直是英国犯人的流放地,为大英帝国提供丰富的原财料供应地,随着时间的积累和人口的增加,这些来自英国本土的流犯和移民们,逐渐形成独立的民族意识,经过半个世纪的争取,1900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和“不列颠自治领条例”,1901年1月1日,澳洲大陆的英殖民地联合通过第一部宪法,自此澳大利亚联邦正式成立。
独立后的澳大利亚联邦大力促进工农业发展,整个澳大利亚的工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国生产总值突破30亿澳元,经济的繁荣为澳大利带来了强硬的资本,自1903年澳大利亚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得罪一大帮国家后,又面临强大的德国在北几内亚站立脚位,以及西边正在崛起的秦国,还有经历日俄战争满身煞气的日本,与这些势力同处太平洋海域内,澳大利亚外部环境及其不理想,与历史上不足两万人的军事力量不同,为稳定北部战略安全,澳大利亚截止到1907年陆军就组建有八万余人。
当然独立后的澳大利亚联邦,在对外政策上越来越强,为了保证自己的战略安全,去年澳联邦从英国人手里接管了英属新几内亚,改名为巴布亚,在上面建立起抵御德国和秦国的防线,只可惜这些英国人后裔和正宗英国人一样,对自己的生命安全太珍惜,当真接手如同“蛮荒”的新几内亚后,面对充满危机的热带雨林,他们也只是防守莫尔斯比港等几个已开发的战略要地,其余的地方完全处于无人监管状态。
澳联邦虽然担心德国人的威胁,更不放心正在崛起的秦国,虽然不知道秦国现有多少人,但澳大利亚自己估算不会少于数百万人,那军事力量更不用说了,时不时传出的秦军满雨林里屠杀土著就可以看出,他们的陆军才是澳大利亚当前最大的威胁,为了防止秦国人从那不着痕迹的“国界”非法穿越,澳大利亚人也是煞费苦心地在西部边境处,修建了几十处据点,开辟一条巡检通道,派遣陆军人员定期巡逻,唯恐大量的秦军突破进来。
……
阿尔弗雷德·迪金是澳大利亚自由党领袖,1905年是他第二次当选澳联邦总理,他一手建起澳大利亚的关税保护政策,又组建了澳大利亚的国防军事体系,推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可谓是个精明强硬的人物。
在他第一次执政时,秦国的发展就吸引了他的目光,国小实力弱家财又聚的快,最重要是靠近澳大利亚,刚经过南非战争锻炼的澳军战力十分强大,阿尔弗雷德的内阁成员就想推进殖民秦国的计划,只可惜联邦正与英国闹军事、外交独立权,错过了当时的机会,随后秦国刚建国与荷兰人打了一架,并且成功击败荷兰人,自此澳联邦领导也放弃了“占便宜”的想法。
原本因为德军占领了所罗门群岛后,从海洋上面直接威胁到了澳联邦的安全,澳大利亚人只得回归到德国人身上,几年来一直与秦国保持着非常好的“外交”关系,以期待减少来自西部的压力。
因为两国关系的友好,秦国激增的蓄牧业和肉食品进口,让澳大利亚赚了很多钱,同时从秦国进口来的汽车、摩托车、海鲜食品等产品丰富了澳大利亚人的生活,但就政府领导而言,双边的贸易差逐年拉大,澳联邦领导越来越不满意,直至1907年查亚铜矿事件后,澳大利亚人才发现,秦国人还是没有改变,还是那帮软弱可欺,澳大利亚人原本担心秦国的军事压力,一下子全没有了,想到1900年仅八百澳军就从北京城抢回无数财富时,这些流犯后裔的心思又活跃了。
自此澳大利亚人又恢复了对中国人的意气风发,完全不再把秦国人放到眼里去了,在对秦贸易越来越强硬,秦国出口的关锐也越来越高,从未跨过界的巡逻士兵,也偷偷摸摸的闯入吴奇县(原马老齐)属的农场里,两国的关系在澳大利亚的放纵下越发冷淡。
……
1907年9月初,阿尔弗雷德·迪金收到巴布亚自治领驻军官长艾兰特少校来电,电报说由于秦澳关系的冷淡,秦国人在吴地奇县和多拉克岛加强了军备,同时在北部雨林也发现了秦国的巡逻人员,艾兰特少校建议道加强巴布亚自治领军事力量,以防万一。
收到前线的电报,阿尔弗雷德和内阁人员此时都进入了“轻敌”模式,看到英国一弹未放秦国就投降了,骨子里软弱的中国人根本就再不是他们愿意高看的,一个万人步兵师就足以剿灭这些“义和团”的同胞了,澳大利亚领导回复给艾兰特少校的电报是这样的,尽量保持前线稳定,如果危机到安全授权消灭危机,不要让秦国人在外交上抓到证据就行,前线所有官兵做好战斗准备,如果能顺利在这帮“富裕”的秦国人身上,如同母国一样捞上一笔,那么澳大利亚的海军建设经费就全来了。
收到悉尼的回复后,这上万名期盼再来一次“抢劫”的澳军,更是积极制造摩擦,当然秦军一直忍让的表现,更是让澳军人觉得秦国好欺负。
9月16日,秦明收到林建章从德国发回来的电报,皇家海军已经顺利驾驶“秦始皇”号到达德国,终于确认秦国的战列舰安全离开英国后,秦明立即电令前线陆军人员还以澳军颜色,也是这个命令下达后,震惊世界的“秦澳武装冲突”事件,终于拉开序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