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叶在道这时是做不出现代的智能型机器人的,但是,他有办法穷对付。
叶在道的意思是,制造一个能够在远处操纵那些制造炸药的装置的东西,他觉得,距离自己越远,自己就越安全。
叶在道听说过,把甘油滴到浓硫酸里的过程是极其危险的,十分容易哏儿屁朝凉。
他希望能够像实验大炮那样,躲到一个安全的东西后面来操作。
距离很远,怎么观察需要精细控制的实验呢?
办法是,用望远镜在远处看。
望远镜是来到这个时代必备的工具,反正所有人都会做。
南宋的琉璃制造十分发达,要求工厂给做一些不带色的琉璃就行了。
虽然比不了现代的光学玻璃的望远镜,可是还是那句话,有比没有强。
叶在道跟人家学了把琉璃磨光滑的技术之后,自己回家把几块琉璃磨成了望远镜镜片。
叶在道自己的工厂里边什么人都有,随便抓住一个,就能帮他做望远镜的镜架。
这样,望远镜很快做好了。
叶在道站在门外用望远镜看看房间里边的桌子,觉得超清晰。
然后,叶在道把望远镜固定到窗户上,正好在坐下之后眼睛的位置。
然后,叶在道把让工厂里边的工人给做好的木条拿起来,装到一起。
叶在道在这边扳动拉杆,拉杆拉动木条,木条又通过滑轮拉动前面的用木条拼成的人手形状的东西,把“手里”的陶瓷酒瓶慢慢倾斜起来。
叶在道慢慢拉动木条,那边的“手”也慢慢把酒瓶歪过来,酒瓶里边的液体慢慢顺着另外一只“手”里的一根细竹杆流进一个坛子。
成功了!
第一代工业机器人,机械手臂,大功告成!
安全问题解决,叶在道开始正式制造炸药。
首先要提炼硫酸。
中国古代炼丹士称硫酸为”绿矾油”,用绿矾,就是硫酸亚铁为原料,放在蒸馏釜中煅烧而制得硫酸。
叶在道可是在中学正式做过化学实验的,他知道化学实验操作的科学步骤。
因此――叶在道特别害怕中毒。
这时南宋肯定没有什么烧杯之类的实验工具,叶在道想了很久,终于想到用人家做烧酒的一套工具来代替。
当然,整个过程跟化工工业提炼一样,就是家伙的样子古怪一点儿。
叶在道对这一步不特别担心,他用几层布蒙在脸上。
这就是高手的风范,未思进,先思退,没干活,先防备危险。
一堆绿矾放进了陶瓷坛子,在加热之后,慢慢有东西顺着管子向另外一边的坛子里边流过去。
叶在道点火之后,马上逃跑,然后在外面用望远镜观察。
时间过得非常慢,叶在道不停看着旁边的座钟。
终于,他看到有液体从管子里边滴出来,落进了陶瓷坛子。
叶在道跑进去,伸手在坛子上面抄了一下,然后扇到自己的鼻子前边。
本来叶在道对这些技巧不那么在意,可是他看到了电视上一个科学家被请去鉴定一种新酒,科学家在闻酒的时候都这么做,叶在道真是刻骨铭心。
这才是真正的科学观念,只有这么认真的人,才能有发明创造,才能多年从事危险的工作而仍然幸存。
现在叶在道要做危险的东西,当然更不敢大意了。
这时,一股呛鼻子的味道直冲叶在道的鼻孔深处,叶在道又想起了当年在中学做实验时候的情景。
这就是叶在道在南宋遇到的跟现代有关的东西了,这也算是一种可怜的纪念吧!
但是,这个味道,表明叶在道成功了。
然后,叶在道又制造出了硝酸。
有了硫酸、硝酸,就能制造炸药了。
剩下的就是把硫酸、硝酸滴到甘油里边。
甘油并不神秘,可以从动物脂肪上提取,所谓的动物脂肪,东北叫做板儿油,就是猪肉牛肉上面那些大块的脂肪。
最后这一步就是叶在道最害怕的最危险的一步。
他把几个坛子摆好,把机械手臂也摆正位置,然后急忙跑到外面,开始远距离操作。
叶在道实在害怕,他的手不由自主地哆嗦。
结果,通过拉杆,架在屋子中间桌子上的机械手臂和远处操作台上面的“机械手”也跟着哆嗦。
叶在道死死地盯着望远镜,看着被放大几倍的硫酸、硝酸跟甘油慢慢混合到一起。
叶在道没听到爆炸的声音,他的心慢慢稳定下来,操作也稳当多了。
叶在道十分小心,所以操作也没有出现失误。
当然,他是绝对不可能听到爆炸声的,如果真的有爆炸,那他也先跟着炸药上天了,根本没机会听到爆炸。
一个小时之后,他终于得到了一坛子安全炸药。
****
虽然叫安全炸药,但是叶在道把炸药送到城外他的工厂里边去的时候,还是觉得提心吊胆的。
但是,让叶在道意外的是,居然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叶在道这下对现代科技有了信心。
到了他的工厂,叶在道把那些制造火箭筒的工人叫来。
这种简陋的火箭筒制造工艺没什么复杂之处,叶在道在家制造炸药的时候,火箭筒早就做出来了。
叶在道仔细察看着这个南宋第一支火箭筒,他不禁由衷感叹南宋的手工技巧是如此的高超。
叶在道也看见过电视上演的从水下打捞出来的宋朝出口到欧洲去的沉船的上的各种货物。
可是,当他真的把南宋的产品做不到手里的时候,他才真正感受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这个火箭筒长一米,就是三尺,弹头直径3寸。
整个铁管被打磨得光可鉴人,手柄光滑润泽,还散发着微微的香味。
这那是武器,简直是文物。
叶在道只好笑着对这些胆战心惊地看着他的工人们说:“唉,就是个武器,你们做这么高级干什么,好象工艺品,我都不敢拿了!”
工人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这些工人找一个工作不容易,找叶在道这样的几乎是遍地洒钱的工作就更是天上难找,地下难寻。
他们生怕得罪了老板,丢了工作。
叶在道说:“火箭筒全都做得不错,现在咱们去做弹头儿。”
这个工作还是他自己来做。
叶在道把炸药小心地放进已经做好的弹头,然后把发射药、引信,一件一件地安装好。
最后,进入实验阶段。
叶在道带着人来到外面的实验场,工人们早就按照叶在道的要求,事先挖好了一个深坑,在四周放上沙袋。
这是实验时候叶在道他们躲藏的掩体。
工人又在远处埋了一根木头,火箭筒就绑在上面。
叶在道带着工人小心地把火箭筒绑在木头上,所有人都躲进掩体,叶在道亲自点火,然后拚命跑回来。
其实为了实验,叶在道把引信特意做得很长,足够他撤退的。
结果,他回来之后半天,什么事情都没有。
所有人都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看着,又过了片刻,突然天崩地裂一般一声巨响,已经用手堵住耳朵的叶在道也不禁全身一晃。
根本没有准备的工人完全没想到叶在道说的爆炸会是这种效果,他们腿一软,就倒在叶在道身上。
叶在道当然是第一个清醒过来的,他用力把压在他身上已经瘫痪的工人们推开,小心的从掩体伸出脑袋,用望远镜向外面看。
他先看他的火箭筒,他看到,火箭筒完好无损地在木桩上绑着。
叶在道放了心。
但,叶在道觉得奇怪,这个爆炸怎么会显得这么剧烈,好象250米之外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吧?
叶在道再向远处一看,远处什么都没有。
叶在道更加奇怪。
反正爆炸已经发生过了,那说明不会再有爆炸发生,他出去也不会有危险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