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熏风缓缓点头,目光如炬看着什么都没有的眼前,讥笑道:“有人想做南风旹,可惜竹篮打水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第五麋嘴巴都合不拢,“四爷是说太后和李荗有勾结?还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四海帮那帮不甘退出历史舞台的老古董虽然一直不肯冒出水面,已经不重要了。李荗不过是擂鼓的人,他有没有一步登天的心思不好说,但肯定没那个命。”
杨朝宗脱口道:“梁王李悝?”
楼熏风明锐的眼神微露出一丝诧异和欣然,“说说你的看法。”
第五麋和唐弃疾亦是满脸惊异,梁王李悝?
杨朝宗深吸一口气道:“小子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或是理由,只是感觉加猜测。当家的说越王李荗是擂鼓的人,那真正有心有力主事的人应该就在临安城。王太后和李乾关系欠佳我曾听狄曲之说过,他又一直没有子嗣,这都是他和王太后离心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这几年王太后倚重世族站稳脚跟,这恰恰是李乾和她的最大分歧。吴王李孚本应是王太后的最佳人选,但当家的说过,李孚和李乾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当儿子称心,当天子未必如王太后的意。”
第五麋奇道:“王太后就两个儿子,不选吴王她还能选谁?”
杨朝宗笑道:“刚才当家的提到了南风旹,女人弄权几乎以一己之力毁掉了司马家的半壁江山。”
第五麋不解道:“岂不是正合理?她捧吴王上位,再来个临朝听政旹不就如愿了?”
杨朝宗摇头道:“她如愿,四海帮那帮老人、李室宗亲未必答应。”
唐弃疾也道:“被你越说越糊涂了,那她选梁王李悝又是为了什么?”
杨朝宗好整以暇道:“最有可能的两人一个是梁王李悝,一个是楚王李淳。在目前情势下,假设王太后要行废立,必须得到老世族的支持,还要得到至少半数宗室亲王藩王以及几位极有分量的朝臣的支持,缺一不可。”
这是事实,第五麋和唐弃疾不得不同意。
杨朝宗继续道:“先说楚王李淳,据说他和先帝最亲近,对先帝一系列尤其是打压世族的做法非常认同,所以先帝才将他放到荆襄之地。从这点看,他很难得到老世族的一致支持,而且楚王暴戾好战,未必能得到朝臣的认可。况且李淳离开临安就藩荆州已经有十多年,他没有多少机会和王太后交流接触达成默契。这种事是没办法靠外人或中间人来完成的。”
“最简单的排除法,最合适最理想的人选只剩下梁王李悝了。王太后为什么舍弃亲生儿子而选择小叔子?其中究竟有何隐秘或是交易虽然不得而知,但肯定有原因。”
“最后,梁王李悝长居临安,太有机会谋划这一切了。从越王李荗发兵临安,替他擂鼓也能看出,他至少得到了几位藩王亲王的支持。他在朝在野声誉极佳,一方面能纳贤聚才,另一方面自然也能让朝臣心安臣服。”
“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子,无论从自身利益还是太阴江山来看,梁王都比李乾要合格得多,唯一就是怎样坐上那个位子?而不至让天下人纷议唾骂。”
“江淮大捷只是引子,w.knshu.让按部就班或计划中的一切提前了。凭籍江淮大捷带来的不世之功和巨大声望,庾庆之和宋承欢必将在临安占据一席之地,且是深得李乾信任。”
“所以,四海帮、闻貂寺、越王李荗、卢氏兄弟、逍遥道场迫不及待。”
楼熏风端起杯子喝水。
第五麋问道:“那怎么解释阴阳回龙丹?”
杨朝宗苦笑道:“这个我也没想通,这一招并不高明,或许是以策万全的双管齐下?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李乾亲政,他想要子嗣的愿望和心情只会越来越急切,至于会为此做什么?只有他知道了。”
楼熏风放下茶杯,长身而起道:“杨兄弟让我很惊喜,你的猜测八九不离十,虽不中亦不远矣。”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267章暗流汹涌)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万象朝宗》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