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峰走到许西村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雨也停了。
要说刘峰也是运气好,二流子归二流子,可一身游泳的本事也是十里八乡最好的。
以前涨河的时候,也经常来摸鱼,不过都是自己吃,没像现在这样过。
天虽然黑了,但这大白雨过后,月亮却并没有藏着,天还是能看到一些东西的。
河水冰凉,但刘峰哪里管的了那么多。
看着河水中翻腾的鱼儿,刘峰二话不说就跳了下去。
这鱼被大水冲的活力并不是很好,加上刘峰抓鱼的本事不小,不一会就抓了好多。
鲤鱼占了大多数,但好在还有几条小白条,石鼓鱼这种。
摸完了鱼,看着竹笼都差不多满了,刘峰这才停手。
坐在岸边上,刘峰看着天,估摸着已经十一点了。
这会儿回去,于玲和东东肯定已经睡着了。
涨河了,十里八乡来摸鱼的肯定少不了,就算拿到镇上,也换不了几个钱,刘峰琢磨着,既然要换钱,不如去灰窑那边碰碰运气。
灰窑说的是白灰窑,那会儿不太关注环境问题,烧白灰的多,灰窑也多。
后来开始关注环境问题的时候,灰窑基本上都关的差不多了。
说干就干,刘峰用尿素袋子裹住竹笼,怕鱼蹦出来,然后挎着竹笼就往灰窑走去。
灰窑距离李刘庄并不远,十多里的路程,可距离许西村子就远了。
一个在南,一个在北,还要经过李刘庄。
这一来一回,刘峰又得走三十里路。
可刘峰并没有觉得苦,反而心里甜,跨着的竹笼里,这都是给妻儿的交代。
三十里的路程,刘峰走了三个多小时。
刘峰终于来到了灰窑的家属区门口。
夏天虽然热,可夜里凉,尤其是刚下完雨。
刘峰摸完鱼身上已经湿漉漉的,赶五点天亮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干。
灰窑很大,而很多人都是一家两口子在这干。
灰窑老板也聪明,改了些房,租给这些人。
刘峰蹲在家属院的门口,等着天亮。
五点天就微微亮了,五点半一过,就有人出来倒尿盆了。
接着就有人陆陆续续去上工了。
刘峰赶忙起身一声吆喝:“大哥大嫂们,早上好啊。”
刘峰这一声吆喝,这些人几乎都停下了脚步。
不过并没有人说话,而是都看着刘峰。
刘峰咧着嘴一笑:“大哥大嫂们,鱼要吗?新鲜的,昨儿下雨涨河了,连夜捞的。”
这些灰窑工人整天上工下工,即便休息一天,也不去镇上集市,而是睡一天大觉。
至于伙食,更别提了。
吃大灶能有什么好伙食。
而且院里那几头猪和一些鸡,都是留给过年吃的。
一听有肉,一个个的眼睛就和狼一样,不停的放光。
“小伙子,你哪儿的人啊,这鱼咋卖呀?”一个小嫂子问道。
“张桥镇李刘庄的,昨儿连夜在许西捉的鱼,嫂子,我可是熬了一夜才抓了这么点,来一条?”
刘峰说着,扯开尿素袋子,又把尿素袋子扑开,从竹笼里倒了几条鱼出来。
刘峰这么一倒,周围人瞬间又围上来几个。
“小伙子,你这鱼不会死了几天了吧!”
鱼这个东西不比其他的,一死味道就差了一大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