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宇宙太初,天地虚无,万物不存。
天遵道行,从无到有,化天地、造万物,故天德好生。
天德之生,生万物、育万物、善万物;从低到高、从少到多、至于无穷。
天德不生,万物不有;天德不育,万物不久;天德不施,万物不惠。
天地造万物,曰创;天地存万物,曰命;天地活万物,曰机;天地滋万物,曰养;天地促万物,曰长;天地化万物,曰进。
创、命、机,育、长、进,生之要。
故天之大德曰生,天德之生,万物有生,生生不息。
故好生之德,乃天德之始。
________________
阐释:
生,《说文注》:“生,进也,象艸ǎ)木生出土上。下象土,上象出。”
天最大的德行就是生育宇宙间的万物,即天以生为最大的德行。
这不仅讲天生成万物的问题,还赋予了天以最高的道德意义。
也就是说,在自然界的本身变化生成中,必然有一种相对规律性的发展演化过程,这种发展演化过程包涵着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目的性,自然也包括生命的从无到有、生物的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也包括人类及人类社会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
所以,天地间的万物都是由天地,也就是大自然界创造的、给予的;万物的生生不息、不断的发展、进化,必然也是天地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造化的结果。
创造并养育,以及万物不断生长、进化、发展,是天的无上恩德、惠泽,所以说好生是天最伟大的德行,也是大自然最尊崇的德行。
道家(老子)认为:在宇宙之初,天地还未出现,整个宇宙充斥一片混沌之气,寂静无声、空虚无形,循环运行而不止息,几乎什么都没有,也就是所谓的无或者《易经》中的无极状态。
天地阴阳相互作用,按照天道规律运行,经过漫长孕育分化,形成天地之始的洪荒状态,即初始的有或太极状态,并由此进一步繁衍生成大自然的万物。
这是中国古代先哲们对天地万物的起源和万物本质的解释。道是宇宙之起源,天地之本始,万物之根蒂,造化之枢机。它无形无象,无所不在,无所不备,不增不减,永恒常存。
中国古代先哲们数千年前即开始思考宇宙及天地如何形成等极为高深的哲学问题,更形成了殊途同归的道家观与《易经》观两种朴素的、具体的、高度系统化的宇宙观哲学系统。
先哲们首先排除了神创造世界、神创造人等有神论,而是认为宇宙及天地万物的诞生都是大自然运行、发展的必然的逻辑结果,从而掌握了以宇宙及天地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作为思想源头的、超越地球上其他所有认知的、朴素的宇宙哲学观。
虽然宇宙及天地的诞生至今未有确凿证据,但中国古代这种“从无到有、从少到无多又从多到少、从有到无”的朴素宇宙哲学观,与现代“大爆炸”理论比较,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不得感叹中国古代先哲们的伟大,也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的智慧。
________________
作者选注
一、中国古代天地生成思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