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毫无根基的情况下这官场派系岂是你一个小人物能随意进入了?即便是当时的黄超便小有名声,但对于那些高坐朝堂之上的达官显贵来说,一个小小的千户即便是再能征善战也还是不能让他们放低身段去结交的。
且不说这天下有多少手握重兵的高官武将,就是这辽边一地的总兵、指挥使又何其之多?
光全国各地的卫所便是不计其数,其中的指挥使都数不过来。你一个小小的千户就算是在如今腐朽的军队内有一支还算可用的强兵,那又如何?
对于大部分对兵事的认识也只局限于偶尔看过的四书五经之外的书本的文官们大多还笃信数量优势。
一个小小的千户再怎么蹦跶又怎么可能是下辖5个千户的指挥使的对手?更何况在辽边这等百战凶地,哪个部队没有经历过战场的磨练?
家族渊源百多年,历经无数时间考验的世袭武将们他们尚且不屑于放低身段的拉拢。你一个小小的毫无根基的千户怎么就敢保证不是走了大运才打了个胜仗?
所以,如今的黄超可谓是被大明官场上下都遗忘的人。
其实按照皇帝和朝中大佬的想法也仅仅是:“这个千户的手段不干净,虽然能打。但放着看看比较好。”。
可这种意思在影响到政令后,下面的人自然就理解揣测成了:“这黄超得罪人了,要是瓜葛过深,以后倒台的时候会不会连累到我?”。
而进一步造成的后果就是宁远卫,乃至整个宁锦防线,甚至是兵部在划拨军饷时都开始克扣、难为觉华岛的应得的物资粮饷。
反正在他们看来,觉华岛就是一个被上下抛弃的地方,得罪了你也告不赢我。就算闹起来,最后本就对觉华岛有成见的上官还会认为自己会办事呢!
可是,没有人想过。
在没了充足的粮饷后觉华岛会怎么办?!
其实,按照那些克扣粮饷的官员的想法,自己虽然变卖了许多军粮。但分拨的粮食却也还是饿不死人的,足够觉华岛的三千军民过冬。
可惜……
他们不清楚此时的觉华岛上的总人数早已经超过了6000!
这就意味着原本分配给一个人吃都吃不饱的粮食至少要有两个人吃!
这怎么可能!
难道让觉华岛上的人都饿死不成?!
面对就在眼前的粮食危机,黄超只能选择另寻出路。当然,不是造反——他可不想从此以后就开始靠着一座孤岛同时对付近在咫尺的大明和年年必来的女真人。
说实在的,若是一个这个时代人。
此时的主意可能已经全部归于砸锅卖铁的撑过今年冬天,等来年开垦种田后逐渐缓解这种窘境了。
但知道未来大势发展的黄超知道,给觉华岛发展的时间不多了。
从明年开始,大明内部的各路流贼大军将齐齐发力,进而将原本还算能各自支撑的中部省份彻底糜烂。
而关外的女真人也将完成内部的协调和准备,皇太极的动作也将更加频繁。直到几年后趁李自成和大明内耗,借着早已经遍布天下的汉奸集团趁势入关,以席卷天下之势夺取大明的大半壁江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