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道25米宽的缺口后面是一块被清理出来的空地。面积大约与6个标准篮球场相当。这里的柱形堡垒后门外设立了一个由三面砖墙,一面木墙构成的长排小屋,一共三间,用来登记海关货物出入。
而在这之后,便是顺着觉华岛地形突然隆起的一处土坡。沿着土坡中间的土路才能进入觉华岛更深处。
而当人们一旦沿着小路穿过了土坡,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便会突然眼前一黑!
因为这里并排建设有六座柱形堡垒。
在道路两旁,一侧三座,如同六只巨大的凶兽据守在小路旁一般。威慑着这段必经之路,虽然只有六座,但集中在一起之后给人的视觉感官却犹如黑压压一片充满整个视野一般。
事实上,按照此处的宽度,六座柱形堡垒同时射箭的话,是绝对可以将这里整个覆盖。从而将这段路程变为一处死地!
而如果你认为穿过这道利用地形创造的“瓮城”后就是一片坦途的话,那就是错的离谱了!
在这组呈半圆形将路口包夹住的柱形堡垒后200米处,一排十二座比柱形堡垒更加庞大,更加坚固,也能藏下更多兵力和武器的梯形堡垒森严并列一排,死死的将进入觉华岛腹地的小平原挡住。
每座梯形堡垒高约五层楼高,占地面积却相当于五座以上的柱形堡垒的面积。下宽上窄的结构与日本常见的城堡有些近似。
但也有许多欧洲风格浓郁的设计。
例如——全砖石结构和壕沟吊桥。
在每一座梯形城堡外,都挖有一道4米宽度,上宽下窄,边沿全部以青石条加固的壕沟。底部竖立着无数尖锐的木桩,通向梯形堡垒内部的,也只有一道比普通马车略宽半个车身的木质吊桥。
在战时,只要收起这道木质吊桥,想要进来的敌军显然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梯形堡垒因为结构的关系十分厚重坚固,而顶部的三层走道式女墙的设计也让守军能够分别在三层楼的高度、四层楼的高度和五层楼的高度对外进行攻击。
因为壕沟的存在,寻常的云梯也无法顺利搭在墙头。加上梯形堡垒能容纳一个百户居住,三个百户作战的超大藏兵量更是让敌军进攻每一座城堡都要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
而如果敌军不去攻击,一个个拔除这些堡垒,那么你也无法安心的继续向内陆进发——毕竟,这敌军虽然进入堡垒困难,但堡垒内的守军想要出击却只需放下吊桥而已。
如果敌军不管不顾的拔除了两座沿路的城堡就试图继续冲击觉华岛内部,那么这些梯形堡垒中的守军显然很可能去抄了敌人的后路!
显然,这12座梯形堡垒又是一个消耗敌军兵力,还能拖延时间,让觉华岛内的人有更多的反应时间的设计。
过了这道关卡,再向岛内的一路上便是处于无防御的状态了。
一路上的农田、树林、山坡都将是一副毫不设防的世外桃源的状态。
这种情况将一直持续到大部分觉华岛核心的居住区域。这里也将是觉华岛千户所军营驻地外沿的最后一道屏障。
在黄超的规划中,这块紧挨着过去觉华岛大部分军户居住的城区废墟的小平原也将是未来觉华岛的经济、政治、军事、人口四大中心!
说的辉煌无比。
但其实在黄超最大的设想中,这里也将不过是居住3万人。这也仅仅是相当于后世某些稍大点的小村子的人口数,甚至和某些大型小区比起来也只不过是相当仿佛之数。
即便是和这个时代的大部分城市比,这个数量也实在是一般般。
在黄超看来,如果有一天敌军已经连破三道防线,杀到了觉华岛主城根上,这觉华岛的人也死的差不多了。
要一座高大雄伟的城墙也只不过是将来有一处的破败废墟罢了。
加之考虑到将整个将容纳三万人,并且内部还建设有军营、校场、仓库、私塾等大型占地建筑的城市整个的大小……要么黄超把环岛的石墙和堡垒全部拆了修建,要么就得再筹备20万两银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