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百户营房的两头都设有一间小房,里面面积略小于普通的小旗宿舍。里面堆放着部分柴火、煤块,并有两个炉灶。
这两侧的炉灶在冬季,晚上压好煤后所发出的热量足以传递5张炕的距离。每个炉子将负责五间小旗宿舍的冬季供暖。
冬季时,炉子上还可以趁机烧些热水供各小旗使用。
如今,整个军营内已经建好了5间百户营房,其他5间也已经完成了大半的建设,只剩下一些收尾的工程还在做。
在今年秋季变冷前,有充足的时间让士兵们搬进新的营房居住。
除了这些军营必备的宿舍外,军营西侧还贴围墙建有保证50个蹲位的砖质厕所,粪池与外部连接,这样一来掏粪人就不必进入军营,而直接在围墙外便可以运走秽物。
黄超是极不喜欢明朝人常常喜欢将便桶、夜壶放在床跟上的习惯的。他对这种懒上几步路,却要在床根上大小便的行为十分厌恶。
所以他甚至还将起夜上厕所必须去公厕写进了千户管理条例中。
离西侧厕所最远的是东侧,所以军营的食堂被安排在这里。食堂仿照后世的开放式食堂建造。
偌大的食堂内因为面积太大,所以内部还特地修建了数十根砖石柱子分片支撑房顶和房梁。
一侧是拥有10口大灶,5口小灶的厨房。
黄超专门分派了一个全部由具有厨艺特长的村民组成的火头小旗。他们十个人每天都要准备全千户现在五百人,未来迟早会上千人的饭菜,任务可谓是十分繁忙。
做菜方式自然也只能采取大锅炖菜、蒸笼蒸饭的的方式来供应如今五百人的每日消耗。
日常菜现有:炖白菜、野菜汤、豆腐炒鸡蛋、豆角炖肉……等六七样简单的大锅菜。主食轮番供应馒头和蒸米饭。
厨房后则专门建有一间储藏柴火煤炭的仓库和一间储存粮食蔬菜的仓库。这两者也是由火头小旗们管理,为了方便管理,并且防止可能的破坏,这两件仓库与火头小旗的住所是是紧靠在一起的。
除了以上的必备建筑外,军营里还建有三间小型的武器库,预计分别用来存放铠甲、兵器和多人操作的中型武器。
在此时许多势力中,许多人都采用士兵与武器分离的管理制度。这样是为了防备士兵哗变或者在突然情况下爆发械斗。
而这样的做法也往往十分有效。
试想一伙士兵在军营里突然受到了某些野心家的蹿动,决定造反。可他们手边只有腰刀、长矛的情况下和手边就有重弩、铁甲甚至是火炮的情况肯定是完全不同的。
不过对于拥有绝对忠诚的部队的黄超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因而除了日后部队提升到极大规模后,大量的物资储备不得不另外建立武备库以外,平日的作战武器装备黄超打算都由千户、百户两级直接管理。
像是个人装备,例如腰刀、铠甲、盾牌长矛一类的武器,黄超还是认为应该直接平时就放在每位士兵的手中。
这样不但在发生紧急事件的时候可以加快军队的反应速度。而且还能让士兵更加熟悉自己的武器装备。
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一石二鸟的好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