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今年22岁,土生土长的燕赵人,祖上三代贫农,名字是爷爷拿二斤烧刀子和村里最有文化的“王秀才”哪里换来的,“王秀才”原名叫王贤,并没有中过秀才,曾经祖上是地主,正经的上过几年私塾。
据说也曾经去过省城见过大世面,算是十里八乡最有文化的人,所以大家习惯都叫他王秀才,在农村里人们还是比较敬重读书人的,虽然是地主阶级出身,但是淳朴的村民们也没有过于为难他,谁家需要起名字、看日子、红白喜事什么的也都习惯去找他,他倒也来者不拒,平素爱喝点小酒,只要拎着酒来,一般都能让人满意而归。
弘毅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和一帮小朋友在农闲时聚集在王秀才家里听他讲着各种故事,从三国演义听到三打白骨精,再从水浒传听到恐怖惊心的聊斋,有时候讲的过于精彩,甚至吸引村里的大人也来听,一直到村里办了学校,孩子们都上了学、认了字,以及广播、电视、手机流行起来以后,渐渐的才没有多少人再去找王秀才听书了。
弘毅从小并没有什么伟大的理想,只是在听王秀才讲的故事或者看到电视上演的武侠剧的时候也幻想自己能够飞檐走壁、仗剑天涯,曾经也和小伙伴一起在老家的深山悬崖上妄图找个山洞看看是否有所谓的武林秘籍,指望练成之后也能笑傲江湖,谁知洞里除了厚厚的鸟屎外什么都没有!
年少的梦都随着时间逐步流逝了,由于当时教育资源有限,农村的孩子学习基础都打不牢,弘毅使出吃奶的劲儿学习才勉勉强强混了个大专文凭。随即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打工仔的行列,像他这类人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也就是拼命挣点苦力钱,年龄到了加上父母一辈子的积蓄娶个媳妇、生个娃,继续拼命挣钱,把娃养大后再给娃娶媳妇,然后再给娃带娃,运气好能活到孙子娶媳妇就不错了,最后这辈子就这么过去了,这是平淡而又平凡的一辈子,也是绝大多数人的一辈子!但是人的命运的改变,有时候就在于自己的一念之间!
毕业那年夏天,学校组织的校园招聘弘毅因为睡过了时间没有去参加,那会儿看着周围同学们陆陆续续都有了实习的工作,他也有点着急,那天早上查好了人才市场的地址,带上自己打印薄薄几页的简历就打算坐公交去市人才市场找份合适的工作,弘毅当时为了图便宜,租的房子的位置有点偏,在三环边上,这边公交说是二十分钟一趟,有时候不凑巧的话半小时都不见得能来。
好在夏天的早上不算热,他找到了一个离公交站牌不远不近的好位置,如果司机比较专业,车停下来一开门,这个位置整好对着他,接下来就只能硬等了,等车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很久也不见公交车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