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针正坐在沿街的一家大排档里啃着烤翅,点的是“变态辣”,但他除了重复吞咽的动作,几乎没有额外的表情,在四周有些惊愕的目光下一口接一口——正常人在这家店吃“变态辣”烤翅,非得就着一大杯冰可乐才能勉强吃下一对。
大快朵颐后,他擦去额头上的汗,低头看了眼手机,来活了。
钟针的这位客户很神秘,每次都只在Line上发来一个定位,要求与他面谈,还只用现金结账,搞得和非法交易似的。
严格意义上,国内绝大部分的私家侦探确实都游走在灰色地带,但是其违法性并非工作性质本身导致的,而往往是因为见不得光的工作手段。这家伙这么谨慎,真的是大可不必。
【第一章】
钟针驱车来到市中心的一家星巴克,委托人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上等他。
这个委托人自然就是吴次仁了。
锦海行政的能力,吴次仁是放心的,他们做起事来专业且正规。但是对于这件事的调查,恐怕“不正规”的反而更厉害。
毕竟“坚守程序正义”从来不是吴次仁的职业信条,灵活达成目的,尽可能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才是他的标签。
“这次一定要小心,不要让人发现。”交待完需求,吴次仁还是不忘再三嘱咐几句——如果他的猜测没错,那钟针绝对不能暴露,否则很可能面临危险。
关于这一点,吴次仁不打算对他隐瞒:“这单和之前不太一样,连我都没法确定到底有多危险。你可以选择不做,但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加钱。”
钟针在这行摸爬滚打十多年,其实早就见惯了光怪陆离,却仍然面露难色:“这事儿确实……很危险。”
“得加不少钱。”
【第二章】
吴次仁心满意足地从星巴克走出来,看见阳光斜斜地洒在对面的大厦上,不自觉地从兜里掏出墨镜,片刻沉浸在自己化身侦探剧男主的满足感中。
可惜这种想像没能持续多久,就让突然出现在眼前的一个穿着白衬衫和西装套裙的年轻女人坏了兴致。
她叫林汐,名字好听,长得也好看,吴次仁如果不认识她,在路上遇到说不定还会多看两眼。但是自从林汐被老头派(sāi)进吴次仁团队,成为他的专属助理后,吴次仁见到她就头疼。
比如现在。
“吴律,上回跟你说的又忘了?对接这种私家侦探,很有可能影响你的职业生涯,我们没必要!”
吴次仁抓住自己更关心的点:“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林汐骄傲地抬了抬头:“我的账号能看到内网里所有的通讯,包括Line的。”
自然没有助理会这么和自己的带教律师说话。
林汐是助理,但又不完全是助理——她是老头的亲孙女。
吴次仁感觉有点头疼,还得提防这小姑娘和老头子去告状。
私下接触私家侦探调查,在锦海是严令禁止的。尤其是那老头,以前带吴次仁的时候最爱把这蹩脚的比喻挂在嘴边:“做律师最重要的是爱惜羽毛,哪怕饿死,羽毛光亮,那就是凤凰。羽毛脏了,吃撑了,也只是秃鹫。”
吴次仁表面上神色淡定,甚至故意表现出些许不屑:“第一、你滥用了你爷爷的账号,侵犯了我的隐私权。第二、我办案有我自己的思路,你不愿意可以要求老……你爷爷换带教律师。第三、”
“第三”没能说出口,因为林汐已经拿出了杀手锏:“我要去告诉爷爷。”
吴次仁冷哼一声,不输场面:“林主任不会干扰一个成熟的律师办案,这是法律人对另一位法律人的尊重。”
林汐丝毫不慌:“我是要告诉他你私下都叫他老头子。”
吴次仁一时语塞,自己果然是锦海唯一没有助理的顾问律师。
当然,吴次仁还是没有按照林汐的要求撤回对私家侦探的委托——每个律师都有自己的信念和办案风格,不会因为一点威胁或者劝阻就改变,但是他确实也对林汐做了妥协——以后绝对不嫌她麻烦就自己偷偷一个人跑出去办案,比如这次去会见木大维。
【第三章】
锦海的行政部效率很高,第三天下午,一份对方公司的内档资料以及外部舆论核查结果已经放在了吴次仁桌上。
不出意外,吴次仁没有看出任何破绽。
这很正常,对方公司本身如果在这些手续和公示信息上就栽跟头的话,那当年的特大走私案算是白经历了。
为了“报复”林汐多管闲事,吴次仁还是让林汐仔仔细细地把报告的每一个字都看了一遍——也让这家伙感受一下,教条主义做不好案子,真的按部就班的做调查,查不出什么东西。
不过有一点吴次仁始终没能想通——如果这群人真想“重造就业”,大可找一家完全和当年扯不上关系的公司,或者干脆新成立新公司,明明都比现在要隐蔽得多。
吴次仁游离的目光落在刚才行政送来的的一本《埔法锐评》上,头条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制造商即将完成借壳上市,估值200亿美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