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晨九点,忙完了的大叔闲了下来,坐在门口,望着手机里的照片发神。
照片是拍的另一张相片,是个男生,穿着学士服,背后是大的校门,脸上洋溢着笑容。
虽然已经过去了七八年,但每天看大叔都会心痛。而眼泪,早就在前几年流干了,现在也只能为他做点什么,以慰籍他的在天之灵。
“大哥,早啊,这是在看啥呢?”
陈余带着谢诚走了进来,笑呵呵的打了个招呼。
大叔见着是这二人,收起手机没回答,只是笑道:“小哥今天又来点外卖吗?”
“嘿,大哥你真记仇。”陈余回了一声,“今天给你谈点事,说不定以后就有人天天点外卖了。”
陈余跟大叔说了外卖的事,大叔也是感叹一声:“你这小哥是真厉害啊,能成事。”
“你也是为学生娃娃们做了好事,这么滴吧,你给我定价都少一块钱,娃娃们的配送费就我来出了。”
陈余有些惊了,一时也不知道怎么拒绝,只好同意与他签了合同。
别看大叔手挺糙,但字写得还挺好。
郑卫国三个字写得板板正正,如同他人一样坚毅。
陈余看着郑卫国的名字,又仔细看了看大叔,只觉得越看越像,心里由不得惊叹一声,原来你就是郑卫国!
而提到郑卫国,就不得不说说他的儿子,郑毅。
郑毅也是大土木专业学生,本科毕业后也如愿考上了大研究生。
而那一年,正是2008。
蜀地经受了那场灾难,无数大的老师、学生义无反顾的参加了抢险救灾,有人受伤,甚至有人牺牲,但绝对没有人后退。
土木的学生参加不了第一轮的抢险救灾,却能冲锋在灾后重建的道路上。
郑毅就是如此,但郑毅这一去,就永远的埋在了他乡。
为他父亲留下的,只有一条在出事前一天发出的短信:我在学校安好,勿念。
他的父亲郑卫国中年丧子,痛哭流涕,却不曾抱怨一句。
过了几年,大家都从悲痛中缓过劲来了之后,大土木院开始收到来自郑卫国的捐款,每月三千,用以资助土木院的贫困学子。
但毕竟已经过了几年,也没人往那方面想,都以为这郑卫国是土木院的某个校友,现在回馈学校。
而这一捐就是十多年,直到他身患癌症住进了大附属医院,这时大家才知道,郑卫国并不是什么成功校友。
只是一位在学校外开面馆资助贫困学生十几年,而自己却吃住在面馆的隔楼,十几年没添过一件新衣的贫苦大叔。
当校领导表示要将他的事迹报道出去时,他却躺在病床上,面露羞愧,不好意思的说道:“领导,其实我是有私心的。”
“我没能力,实现不了我孩子的梦想。我帮助他们,其实就想他们能替我孩子实现梦想,让我的孩子在天上看着也能高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