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即将来临的嘉靖朝,还成了和嘉靖皇帝朱厚熜,以及未来的锦衣卫第一人陆炳成了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万幸真的是震惊了,又惊又喜的那种。
因为嘉靖年间,可以说是明朝最辉煌灿烂的一个时代了啊。
这个时代,有大明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有大明第一清官海瑞,也有大明第一奸相严嵩,大明第一海盗汪直。
光是明朝三大才子此时就有两个,还有名垂千古的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
连早期的四大名著,也在这个时代基本成型,他甚至可以去探秘一下那本伟大名著背后的神秘作者到底是谁,和他好好探讨一番,看看能不能要来几章番外和插图版。
总之,太多的第一,太多的文人墨客,太多的历史典故,太多的有趣事情发生,他刚好可以见识,可以在这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大展拳脚,好好的施展一下自己的抱负。
不过短暂的兴奋过后,他又是赶忙冷静了下来,因为对他来说,虽然幸运的来在了这个灿烂的时代,还幸运的傍上了一条大腿,的确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稍稍有点麻烦的是,他傍上的这条大腿,有点不顺啊。
怎么说呢,嘉靖皇帝朱厚熜,既是幸运儿,也是倒霉孩子。
虽然他天降馅饼,幸运的得到了皇帝位,可这个帝位实在来得太突然了,让得他一点准备都没有。
因为正德帝驾崩的太突然,突然的落水,落水后突然的不治身亡,一切都显得太过诡异了。
而且更诡异的是,不治身亡后,所有参与过医治的御医,不是失踪就是死亡,导致怎么看这件事都透露着几分不同寻常。
然后群臣商议的结果,便是年仅十四岁的小王爷朱厚熜进京继位,这也很不寻常。
要知道当皇帝并不是越年轻越好,太年轻了,很容易大权旁落,被权臣所架空。
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数不胜数,别的朝代就不说了,单说在明朝,就有万历,因为年纪太轻,便出了个‘吾非相乃摄政’的张居正,直接架空了他,让得年纪轻轻的小万历一点办法都没有,直到他死后才敢鼓起勇气反击。
而在当时,朱厚熜可是还有好些个叔叔伯伯的,就比如说寿定王朱祐榰,汝安王朱祐梈,都是宪宗皇帝之子,孝宗皇帝之弟。
按理来说,也是有资格继承帝位的,至少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不管是年龄还是经验,都比小小年纪的朱厚璁更适合,而且帝位也没有旁落,依旧在宪宗一脉。
这并不是胡说,而是在当时,就已经有这方面的传言了,说什么孝皇张太后是三诏齐发,命三人同时进京,而且是‘先到为君,后到为臣’。
只因为朱厚璁听取了谋士的建议,假扮钦犯,坐囚车,日夜兼程,无人敢阻,亦无人接应,才抢在二人之前到达京城,为此还衍生出了一道吃肉不见肉的名菜‘蟠龙菜’。
虽说这是一个民间传言,但传言嘛,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就如同三国演义一样,多少带点真,至少说明这两个人确实是有资格继承皇位的。
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当时朱厚璁的父亲才刚死两年呢,连王位都还没继承,还在守制期间,让他贸然继位也有些于理不合,要知道明朝可是以孝治天下的,不让儿子给父亲守孝是夺情,深究起来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可这皇位却偏偏就落在了才年仅十四岁的他身上,实在奇怪。
可以想来,这正是当时群臣想要的结果,让这样一个毛头小子来继位,既没有东宫属官,在京城也没有半点人脉根基,很容易掌控他,把朝政把持在自己手中。
不像寿定王和汝安王,都已经是老谋深算的老藩王了,而且年富力强,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很难掌控。
可以说他的继位,有一部分是出于合法性,而更多的则是当时群臣想要的结果。
当然,只不过最后他们失算了而已,这也都怪朱厚熜小朋友实在太妖孽了,虽说年纪轻轻,可心机却深沉的可怕,满朝文武加起来,愣是没斗过他,可见这家伙到底有多变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便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
同样是兄终弟即,同样是以藩王之身继承皇位,甚至他还要更占优势,因为他的皇位至少是他哥哥亲自交到他手中的,更合法一些,底气更足,不用去争什么礼仪什么的。
他也自以为聪明,可仅仅是自以为而已。
继位十多年,他天真的以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掌控群臣,把握局势,可到头来,却发现这里面水太深,他根本把握不住。
终其一生都始终被群臣耍的团团转,甚至到死时连忠臣都没有,只有个老太监陪着一起上吊。
可再看看朱厚熜,同样的开局,却终其一生都把群臣耍的团团转,即使聪明如杨廷和,夏言,严嵩,徐阶,高拱,都不是他的对手,没讨到什么好果子吃。
到后面即使二十多年都不上朝,依旧能牢牢的把控局势,说一不二,这就是差距。
所以有时候万幸在想,如果把朱厚熜和崇祯两人换一下,大明朝的结局会不会不太一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