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大军前进的是培养出来的大量地方官员、宣传工作队、后备役组成的治安队。
一个小孩经三四年学习,虽然思想还幼稚,但字已大部分认识。那一个成年人经三四年的学习,则完全可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先进青年。
得益于广泛的教育,快速的拼音认字,花样繁多的宣传手段,华盟造就了有大量新思想的年轻人,这些人经过简单培训,拿上一本工作手册,就被送往各地去复制华盟的新生活。
而大军一动,粮草先行,再加华盟多出来的弹药输送,因此后勤队伍也在来来往往。
现在的辽阳城就成了军、政新的大本营,人员、物资的集结、调配都在辽阳进行,闹闹哄哄很热闹。
不过现在这些事已不用杨德去亲自操劳,他只是在关注前线的结果。
杨德刚来时,蜀国公主耶律余里衍抱着他大哭的冒失举动使杨德少了一份该如何解释的尴尬。
抱都抱了,那就不用再解释,杨德干脆闭口不谈以前,而是很自然的安慰着余里衍,表达了下自己要为她作主的决心。好象余里衍一直就是他的老婆一样。
马元香在一旁耻笑杨德的虚伪,可这一切其实还是她造成的。她来到辽阳后,就哄住了余里衍,使余里衍深信杨德本意是要她的,总有一天杨德会来娶她回去,而她这个小的就自然事事要听从马元香这个大的。
所以当马元香告诉余里衍是杨德来后,伤心加惊喜激动使余里衍情不自禁就扑在杨德怀里大哭来发泄自己种种悲痛和委屈。
见过余里衍,确定余里衍不会和自己唱反调后,杨德就把心思全放在战事上。
西线的情况杨德暂时还不太担心,辽国的情况杨德是一清二楚,外加有了耶律余睹,中京是随手可摘来。杨德是担心金国方面的战事。
金军虽然把主力放在辽国的上京道,但咸州路这边一直放了两三万的兵力。而且战事一起,上京道的金军马上能快马南下。按阿骨打的性格,如今华盟既然主动出击,那阿骨打肯定要来一个一决输赢的战役。
而杨德的西路军去夺取中京道的同时也是为了阻挡上京道的金军南下,因此东路军要比西路军晚出发。檄文发出后,西路军马上行动,这是要争分夺秒,在金国反应过来前在中京道做好布防。如今西路军终于如料顺利的越过兴中府,向大定府前进。
此时东路军也正式开动,向沈州前进。
金军为何一直对近在咫尺的辽阳无动于衷、不来骚扰,关键是阿骨打放在这儿的将领有问题。这儿的将领是完颜阇母,婆卢火等人,阿骨打是考虑这些人曾和华盟打过一次,不管输赢他们总是算有经验的人。但实际上这些人虽然还是女真豪杰,但内心却早有阴影,能不碰华盟就不去碰华盟。
当华盟的檄文传入沈州时,婆卢火虽一时没太明白,但他有种预感,华盟要下手了,因此就迅速报给完颜阇母。咸州都统完颜阇母拿到檄文并经渤海文人们一分析,就大吃一惊,华盟不仅把矛头对向辽国朝廷,也对向了金国。近在咫尺的自己将首当其冲,这是不碰也得碰上了。
虽然有点紧张,但作为叱咤风云的女真勇士逃跑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完颜阇母一面急报给阿骨打,一面下令调集起咸州路所有的兵马驻防到沈州。华盟东路军的延迟使完颜阇母有了充足的时间来集结兵马。
“阇母都统,你说我们该如何应对。”婆卢火内心总有不好的预感。
“从他们以前的战法来看,我们不能在一个地方死守,也不能让他们在一个地方稳固下来,我们要在他们行进时去冲击。”
失败乃成功之母,有过一次教训,他们总能得到些什么,如果他们被华盟军围上城,再筑起堡垒架起华盟的厉害武器,那他们就真的要玩完,因此要在对方行进时主动出击才是上策。所以说阿骨打把他们放在这儿也并非没道理。
华盟东路军一出动,沈州的完颜阇母就得到了骑哨的报告,心有定计的完颜阇母就带上二万多骑兵出城迎战,城内只留下了渤海等族的步兵五六千。
一方是步骑缓缓前进,一方是马军快速迎击。而完颜阇母选定的攻击地点是在一个开阔地带。
最先交锋的就是双方的侦骑,华盟军是为了防止被敌人突然冲击而派有大量侦骑,女真军侦骑则是为寻找华盟军主力所在。侦骑们既要完成自己的侦察任务,也要阻止对方的侦骑完成任务。双方碰上,就不免要撕杀一番。
这种单骑作战全凭个人的机灵和勇武,取不了太多的巧,华盟军虽然在装备上要好于对方,但就作战经验上是远远不如的,因此双方是互有损伤,也互相得知了对方的信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