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分析方腊起义,还有一点是江南确实被花石纲祸害不浅,方腊的群众基础相当好。但也正因为基础太好、响应太多,起义军的兵力就看上去太大,这使朝廷一下子就全力以赴的来扑灭。
如果方腊能先小打小闹的练出一些兵来,也许局面又将是一个样。可现在在朝廷十五万精兵面前,几十万只杀过一些地主、官员的农民兵又哪会是对手?
在分析得失的杨德也暗暗为鉴,干什么事冒进是大忌。
杨德暗里的收民、敛财行动在朝廷大军到来时就结束了,四处活动的人员全部撤出,主要是因宋国军队杀良冒功的事太多,杨德可不想自己的人也被取头领功。现在只有三地的援助营地维持着运作。
“相公,一些待罪厢军也逃入了援助营地。”一位校尉在向童贯汇报。
童贯带着西北大军迅速来到了江南。要说西北军来得快的原因,还有一点也是童贯的因素。童贯和花石纲及花石纲主持人朱勔是关系非浅,追根究底,这江南动乱他也是有责任的,所以他就快速地赶了过来。
到来后他一面在布置扑杀义军,一面也在清算责任,或者说是推卸责任。面对江南的糜烂,虽说大家都知是花石纲引起的祸害,但和花石纲牵连甚深的童贯怎么也要找点其他的原因和责任。而且只要能摆得上台面,相信赵佶一定也会满意并支持。
被破之地的官员大多已被残杀,而逃出来的青溪县令陈光则被抓了典型以“盗发于县内和弃城”的罪名下狱等待判斩。但这显然不够,童贯最后把目光放在各地的厢军身上,“贻误战机”这一条罪名随口而来。
于是一些厢军大小头目纷纷倒霉,成了个替罪羊,被上了“贻误战机”“扑贼不力”的罪名。祸害“应奉局”及朱勔等人只是被撤消和撤职,而这些“贻误战机”的厢军人员却是被判砍头及家人罚没。
面对汹涌的起义大军,那些战力和农民没两样的厢军只能是退却或止步不前。现在他们被按上了“贻误战机”“扑贼不力”的罪名,是无处去喊怨,只等着刀斧临头。
但有机灵的就逃入援助营地,准备搭船外逃。当然,他们也是因在宋境内无处可逃,只能选择外逃。
手握大权,身为江、淮、荆、浙宣抚使的童贯听到手下汇报后以为手下办事不力,说:“什么援助营地,难道你们还不能进去抓人?”
“禀相公,这援助营地是嘉福、安福帝姬置办的,用于收留各地难民。他们不准士兵进去,说是怕士兵杀良冒功、扰乱营地。”
童贯听到嘉福马上联想到了华盟,就警觉的问道:“嘉福、安福帝姬?华盟?他们打华盟旗号了?”
“这倒没有,他们只打了帝姬的旗帜。”
“哦”童贯松了口气,不是华盟的名义就好,以帝姬的名义来做赈济只能弄个好名声,而且也代表了皇家,但若用华盟名义来赈济那就有争夺人心的嫌疑。
虽然如此,但援助营地不让军队进去抓人却是不该,帝姬的名头虽能镇住小官,但镇不住童公公,他童公公可是开府仪同三司、太尉、领枢密院、江淮荆浙四路宣抚使。就是一般的皇子也不敢冲撞于他,何况是帝姬。
“拿本相的令牌再去,若有阻拦以妨碍军令论罪。”童公公意气风发,下令也干脆。
可当禁军再去时,面对的却是华盟一个团兵力的严阵以待。别人怕童公公,怕宋国,可华盟的士兵是不会怕的。他们既然被派来维护营地安全,那他们就有保护营地的责任。至于他们能不能在这儿,这儿是宋地等等都不是他们考虑的,他们的军令就是保护营地。因此带队团长对童贯的令牌瞧都没瞧一眼。
杨德没想到会起冲突,华盟的军队只尊军令不顾其他,所以造成了这样一个局面。
得到回令的童贯愣了,宋国的土地上竟然有外国军队?他转头看向润州知州。
润州知州见童贯看过来,就懦懦的说:“他们是带着帝姬的名贴过来的,说是对难民救赈,安全也由他们负责,下官就.....就没再管。”
当时心慌慌,见有人来组织赈济难民,而且是帝姬的名贴,知州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童贯也不好责难他,就又问校尉“他们有多少兵丁?”
“大约千人。”
“去调五千兵,将他们都拿下。”西夏人都见了自己发抖,这小小华盟竟然不给自己面子,童贯怒了。
可五千禁军雄纠纠的过去,最后却是脸色惨白、灰溜溜的回来,而且只回了一半人。
童贯倒吸了一口冷气,他不敢再轻举妄动。他派五千人去是想以势压人,兵不血刃的拿下不给他面子的千人华盟兵,真正开战可不是他的本意,因为这其中还夹杂有帝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