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历史的杨德很清楚,宋国这次主动派使到金国联络夹攻其实只是个空头支票,宋国自己根本没有攻辽的具体部署,宋人那种在骨子里的对辽的恐惧使他们不敢有任何异动,他们唯一的目的是去确认一下金国攻辽的决心。
所以这种结盟杨德是敬谢不敏、敬而远之的。
但阿骨打很高兴,他高兴自己终于被大国承认和看得起,也高兴自己不再是孤身奋战。宋国此时在女真人心目中还是天朝上国,一个上国主动来示好并愿意平等的相约攻辽,这绝对是对金国、对他阿骨打的一种肯定和鼓舞,这使得阿骨打更加的自信和充满鼓舞。
阿骨打此前的理想只局限于争取女真民族独立,还不敢奢望征服辽国,但现在他的目光开始投向了整个辽国及离他们还很遥远的云、燕之地。在这点上,女真灭辽,宋国是功不可没。
而阿骨打如此重视宋国的示好还在于他对汉文化的向往,因为他现在就得到了一个“宝贝”——渤海儒人杨朴。没文化的一般对有文化的都很尊重,阿骨打也是,他就非常尊重这位金国的第一文人。
有了个儒学文人,金国也正式有了点新气象,比如同姓的不能再结婚,已成的也要棒离;阿骨打也正式成了一个有尊号的皇帝“大圣大明皇帝”。但腐儒往往也闹笑话,杨朴对阿骨打说“自古英雄开国受禅,必先向大国请求封册。”
自己都已是“大圣大明皇帝”了,哪还要什么册封?因此杨朴也就是个半吊子儒人,他只有渤海这种属国小民才有的思想意识。可山野出身的阿骨打却当真了,就念念不忘的想寻求大国的册封。
并不太明白册封含义的阿骨打把册封当成了一种证明,别人对自己丰功伟绩的一种承认,就如后世的认证。而且宋国派使来对金的承认,也使深受鼓舞的阿骨打更执著于得到辽国的册封。
辽国自耶律淳再次被打败后,天祚帝就主动去承认金国,派人来谈和,阿骨打也顺势提出了册封要求。而辽国对阿骨打寻求册封也是喜出望外,以为阿骨打承认了自己属国的地位,承认了辽国是宗主国,辽国从此将是太平无事。
金国的求册书上要求封阿骨打为大圣大明皇帝,要辽皇对阿骨打以兄事之,要割州县,要岁贡金银,要亲王、大臣子孙为质。这更像战书的求册书充分表明了阿骨打并不是来低头承认属国的地位。
可天真迂腐的辽廷却以为对方是没文化才瞎写的,于是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册封游戏上,对金使引经论典的教育了一番,哪有受封册的属国可以向宗主国要求平等的道理?哪有属国要跟宗主国要求索取贡款、要质子、要求割地的道理?
好吧,承认自己没文化而又急于得到证明的阿骨打最后放弃了其他要求,只要求册封他为“大圣大明皇帝”及“大金国皇帝兄”。
可“大圣大明皇帝”是犯辽国忌讳的,辽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封号就是“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辽廷就狡猾的给了个“东怀国至圣至明皇帝”的称号给阿骨打。
辽、金就这样暂时休战,进入了和谈和册封的闹剧。
而另一边宋国在获知金国正寻求辽国册封后,深懂册封含义的他们就误解了阿骨打,顿时大失所望。伐辽之议马上偃旗息鼓,宋、金联盟图燕的计划也被中断、搁置。金国跟过来的使者也被冷落一旁,赵佶继续他的书画事业和观赏奇石,蔡京、郑居中等继续为国内政事互喷口水。
后续阿骨打从回使那得知宋国单方面搁置了夹击之议也大为恼火,责怪宋国是三心二意,他听不进宋使的解释,把宋使关了起来。
一个腐儒的瞎主意影响了整个世界,却也使世界和平了两年。
专注于自己建设的杨德在空暇之时也常把各方的反应拿出来和文臣们分析分析解解闷。
“金主阿骨打一世英明,现在却弄了个自取其辱!”
“呵呵,其实阿骨打并不懂册封的真正意思,他只是希望自己的丰功伟绩有人来承认。还是虚名作祟啊!”
“可笑辽人,还真以上国自居了,不加紧时间武备,却以为在文字上可约束金国,这‘东怀国’的明头怕是要彻底激怒阿骨打了吧。”
“可阿骨打为何非得要‘大圣大明’这个尊号,他也不怕犯死人的忌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