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在第二天,带上船队和耽罗人一起从升州开始一路沿海往北扫荡过去,只要看到港口,就先是一轮炮砸,把人赶散,然后就上岸有针对性的把官府、李家的产业物业搬空,他们所属的工匠也全部带走,有搞错的只能说是倒霉。也有抵抗的,但在排枪甚至是飞龙炮前无不一触即溃。
杨德每地临走时还张贴告示,把高丽王子赌输赖帐,中途勾结海盗谋害华盟国主;到最后高丽国王不肯认帐出兵被败,以及李家如何暗中派遣家族人员从事海盗事业等等情况一一说明。
告示说华盟是正义文明的国度,面对如此不顾道义和脸面的对象就只好来自取自拿自行收帐。同时也敦促高丽国国王能及时翻然悔悟,来和华盟交涉解决争端,否则华盟不保证将惩罚措施进一步扩大。最后对受损的高丽民众表示万分谦意,那是华盟不熟悉高丽内部情况所带来的误会,但这一切都是高丽王国国王和李家等造成的,华盟概不负责云云。
杨德在不急不慢地一个一个打过去,高丽王朝内却急得团团转。
继续打?先期第一次就损失了高丽国水师的近半力量,现在被华盟一个一个港口打过来又损失了大量的水师,现在拿什么去打。
陆上布防?各郡的士兵都不是人家一合之敌,一打就散。而且华盟是在海上,愿意打哪就打你哪,是防也防不过来。
去和谈?不光是高丽王将脸面尽失,还不知华盟将如何狮子大开口呢,华盟出兵可是也要算费用的。
朝堂内鸦雀无声,大臣们低头看着脚尖默默无语,武将们再也没人敢上前请战了,这个功劳也得有命去拿才行。金将军回来后就被送入了牢内,是谁也不敢再去做第二个金将军。
先前主张要先谈谈的,这时也不开口了。现状明摆的,打是肯定不行的,但现在去谈也肯定不是好差事,说不准到最后会使自己背上一口大大的黑锅。如果此时开口,最后差事却落在自己身上就不妙了,还是闭口为好,免得惹火烧身。
还有原想趁机咬咬人、落井下石的,看看高丽王脸色,掂量了一下,心下估计高丽王此时内心肯定也是在想杀人,别最后迁怒到自己身上,就也作罢。
当然,迷糊的人也有,有一人就试探着说:“华盟也是大宋属国,不如我们去向大宋申诉吧?”众人像看白痴一样看着他:向大宋申诉,估计等有结果时,全高丽的花儿都早已谢了吧。
铁青着脸的高丽王,内心是翻腾不已,被自己的倒霉儿子引来的华盟竟是如此不好惹,抢了耽罗郡不说还灭了高丽大半的水师,现在到处抢掠还四处张贴告示来污蔑他。眼前这些不言不语的众人估计都在等着看他笑话吧,真是岂有此理!
高丽王现在是恨不得把王子重新塞回他娘肚子里去,可悔恨又有什么用,那个华盟海上打不过他,在岸上居然也不行,安州李家的五六千训练有素的郡兵居然又是被打得一轰而散。
“李家前后快被灭了近万人马了吧”高丽王心想,“倒也帮我解决了一个大麻烦。”高丽王想到这,就转头看了眼李家族长,看到那干瘦老头一脸灰白如丧考妣的样子,高丽王竟然开心了点。
“诸位卿家,华盟正向开京城而来,这事如何是好?是和还是打?”
“但凭王上裁决。”众臣们群口一词。
高丽王等了下就无奈的说:“那就和吧,诸位卿家有谁愿去和谈吗?”
“王上圣明,但凭王上裁决。”
“好吧,那就由御使大夫朴大夫去吧。”高丽王也不啰嗦了,难得万事都由他圣明裁决一次,就马上随便点了一位。
“王上圣明!”余下的大臣赶紧接上。
刚想推却的朴大夫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众人堵住,再要反对就是说王上不圣明了。无奈之下就只能领命,心下想还是再找个人来一起分担分担吧,“王上,王判官和华盟人相熟,是否能同去?”
“我熟什么呀,我连华盟领头的国主姓什么叫什么都不知道就被赶出了耽罗,这也叫相熟?”王判官内心大喊冤枉,可正在待罪的他可不敢反驳,看到高丽王朝他看过来,就硬着头皮主动上前领命,“臣愿意和朴大夫同去和谈。”
计议停当,朴、王两人就来到港口,然后坐船出海,沿岸向华盟船队过来的方向迎了过去,两天后,正揣测不安的两人终于看到了华盟的船队,于是就叫人不断地挥舞白旗。
此时可没白旗投降之说,只是王判官看过华盟的船上是以几个彩色小旗相互联系的,就建议用一面白色旗帜在那挥舞,心想这总能引起华盟人注意,并且还不至于引起误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