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倒是想听听刘先的看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刘裕也不认为自己就是完全是对的,很多政策都是在不停的调整或者微调以求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一,律法过于严苛,特别是零陵,直接斩杀了一亭之人,近大半个乡人被判罪,这样容易导致民心不稳。其次,如今天子在梁,主公还需给予天子足够的尊重。”
“始宗,律法严苛是无奈之举,如今的问题你也看到了,土地兼并严重,世家豪强不遵守法纪,百姓缺乏土地,若不采用严格的律法,政策无法推行。
善需要律法对其进行引导,律法之所以严格便是为了惩恶扬善,发扬善的美,是故老子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刘裕看了看其,继续说道。
“老子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黄老并非只有无为,始宗所学黄老,自然比我清楚,所有的学说不应该成为世家获得特权的工具。”
刘先听了之后有些默然,只是这两三百年来,世家习惯了用学说来约束君主,为自己获得特权。
“主公也推崇黄老之学?”
“什么有益于百姓,我便推崇什么,黄老之学有其好的一面,在治理国家的时候有独特的见解。
譬如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天道,刘裕对世家,豪强,富人收取重税,便是损有余,用他们交的税收来补贴百姓,便是补不足。”
刘先更多的在思考,黄老之学,并非是只有无为而治,无为是指减少不必要的政令,让政令简单有效。
黄老之学本提倡公正无私,恭俭朴素,但是后来也是走歪了,变成提倡君主无为,君主不要做什么,天下就太平了。
黄老思想本三大主题全部偏离了,修行,经世,致用,修行讲究修身养性,经世指的是治理国家,致用是指发明科技。
黄老之学突出刑德观念,讲究恩威并举,巩固政权,对于治理国家讲究因势利导,不要做太多的干涉有违自然的事情。
要知道大多数法家都学过或者出自于黄老,如韩非子,申不害等。因此法家与黄老并非像儒家的斗争那么激烈。
另外黄老之学推崇发展科技为致用,具体发明太多了,如车,弩,货币,制陶,医术等。
刘裕所行的更多是行黄老之学,只是坚持了一件事情,律法必须作为国家统治的基础,这点上刘裕是毫不动摇的。
“主公,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主公连年用兵,当注意百姓之生计。”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始宗,这点我还是清楚的。”
刘先听到了刘裕的回答,便不在说什么,如今天下大乱,不用兵是不可能的,只能委婉的劝说。
“刘勇,可否让张宁引进一些黄巾到武陵郡,如今占城稻引进在武陵郡普及,再过几年就能丰衣足食,若是能引进一些黄巾流民,或许能加快武陵的发展。”
“我也想过,之前有些担心。”
“你啊,就是想的太多,放心,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刘裕是不会做的,只要你们不违法乱纪,自然是一世富贵。”
出生入死为什么,一是为了名声,青史留名,二是为了一生富贵,.uuknshom当然刘勇他们还有一层,就是报答刘裕或者说刘家的恩情。
“诺。”
刘裕本来还想见一见霍峻,霍笃兄弟,但是这两人都不在临沅,便不再说什么。
“吴医生,不会怪刘某把你安排到穷山僻岭的地方吧?”
“此地甚好,接触了许多不知名的草药,而且程医生的能力比我更强,主公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虽然比不上师父,但是这边也是极好的。”
“程医生呢?”
“外出采药了,估计要三四天后才能回来。”
吴普聊了聊这边的情况,特别是各种药材,刘裕特别让他们注意这边的医术,土著这边也有很强的医术,刘裕的政策是断其文化,但是如医学或者一些有用的科技还是要保留的。
刘裕在武陵停留了一个月的时间,期间刘大虎也过来汇报了武陵郡南部的征伐情况,不是很理想,这些土著比老鼠还狡猾。
虽然有望远镜辅助,但是在这座山看到对面有土著,翻山越岭可能要两三个时辰甚至两三天才能到。
部队不敢远离营地太远,受制于后勤,万一补给无法跟上,部队就危险了,各种情况极其复杂。
“大虎,这边的开发程度低,但是我觉得不是问题,实在不行可以五里一亭,二十里一乡,慢慢推进。不要着急,慢慢来,有的是时间。”
“诺。”
刘裕目前在荆南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这些事务的处理,零陵,长沙能源源不断的提供粮草到武陵,后勤是足够的,唯一的缺点就是人有些不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