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些年的发展,刘裕手下的人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主要是文化的提升,刘裕搜罗了大量的书籍提供给自己的亲卫,学堂的学子研读,有一句话刘裕是非常认可的,一个好的身体加上一个充满知识的脑袋,还愁不能建功立业?
刘裕对于文化从来不藏私,依靠文化的传播,培养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地方治理就相对容易,而如果从上到下都缺乏文化的修养和道德,那么这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是唯利是图,道德缺失,治理起来就比较麻烦。
农民为什么有的淳朴,有的却是无赖?原因是淳朴的农民可能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知礼数,懂礼节,至于无赖,钱最重要,什么礼数,道德都不需要,对付无赖就必须用严格的法律来约束他们。
刘裕在番禺住了一个多月,陪着父母过了中秋之后,便回到了邬堡,继续与邬堡学子纵论天下,相互学习,抄写书籍。另外对于学子满十八的开始归类,如今满十八的学子有十二名,而在学堂学习了六年的护卫有二十二名,对于这些刘裕开始归类,如果有兴趣从事教育的,就安排到刘裕的师范学堂去。
师范学堂主要是从交州以及其他地方搜罗原意来南海郡教书的先生,但是刘裕对于这些先生要培养,因为刘裕的教学方法是和汉朝不一样的,而且书籍也不一样,急就篇是汉朝孩童的识字启蒙读物,而刘裕加入了缩减版的三字经和千字文。另外加上乘法口诀等加减乘除,种地等都需要在刘府的师范学堂学习,如今师范学堂有四十余人,年龄大的有近四十了,年龄小的才十八九。
而且师范学堂是有俸禄的,月俸两石(一石=一斛),外加十斤猪肉,而如果在师范学府考核之后,会安排到各县小学任职,月俸三石加十斤猪肉以及两只两斤重的鸡,这个待遇对于这些书生是非常好的待遇了。
刘裕看了看,学堂这边的学子有三人原意从事教育,有两人原意去百工学堂,三人原意去从军,剩余四人希望继续留在学堂学习。
百工学堂,里面主要研究一些铁制武器,农具,木制农具,建筑,水利,农桑等,也是有俸禄的,比较师范学堂,少了五斤猪肉,这时候,十斤猪肉可以换到一斛稻米,但是这是刘裕已经尽可能的提高了百工的地位。
另外逢过年,都会额外发放一个月的俸禄,也就是相当于十三薪。对于这种做法,一是提高自己属下的待遇,增加归属感,二是鼓励他们生育,他们的子女后代对于刘裕的归属感比其他的会更强,待遇好了,自然会考虑多生几个娃。
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四个节日则会发放过节的奖励,每人都有猪肉,鸡肉,鸭肉各半斤。
另外刘裕会考察孝道,在品德和道德方面做的更好的,在清明或者中秋会有一个月的俸禄奖励,这个不是每个人都有,在端午会对前一年踏实苦干的奖励一个月俸禄,表示对其工作的肯定,这也不是每个人都有。
刘裕对这些还是会进行差异化管理,主要是为了调动积极性,虽然说这个时代,为了活着,不用调动都会积极工作,但是刘裕还是会给一些奖励。
对于军人,每人每月月俸一石,肉食五斤。相对而言,军队的待遇会差一些,但是刘裕也没有办法,军人虽然待遇差一点,w.kansh.但是战乱时期的军人则会有更多的机遇,而且刘裕目前掌握的资源不够多,等有足够资源的时候,刘裕会考虑如何在不破坏平等制度的情况下给予军人一些合理的福利。
而虎卫营目前有四十多人,刘猛,典韦负责操练,刘猛是从小就负责护卫刘裕安全,而典韦随着刘裕派人治好了典韦母亲的身体,另外还给典韦娶了个老婆,如今对刘裕那是死心塌地。
现在典韦就是在努力给刘裕做事,希望在番禺能给自己媳妇买套房子,中国人自古以来对房子就是有执念的,而且番禺的话,治安条件更好,医疗条件也更好,刘裕的规划番禺将会是交州的中心,典韦也是知道的,现在努力买房肯定升值。
如今在番禺最大改变是造船业,刘家的造船技术在这六年里,各种楼船的发明,运用,如今番禺的河运非常发达,每天都有商队从番禺出发前往苍梧,桂阳,郁林三郡,将番禺这边的水果,海鲜,肥皂,香皂,白糖等发过去。如今番禺可是大汉朝最顶尖的大县之一,拥有人口近两万户,人口十余万。
而刘家的贸易早就让世家眼红,要不是刘裕派人稳住了十常侍,送了大量的金钱,又让出了中原地区的经营权,而刘中本身是汉室宗亲,又是南海郡守,才勉强守住了这些东西。
其实白糖的有近五成收益是给了中常侍,多半都进了汉灵帝的中藏钱,另外还有一两成给了当地的一些世家,这还是因为你交州,扬州,荆州三地的本土世家相比中原地区并不强大,否则哪有那么容易行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