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东西,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派他出征。”朝堂之上,老皇帝难得发怒道。
群臣静默。
当然,不免有人幸灾乐祸,在心底里藏笑。
“陛下,老臣请命,领军平定中州。”年逾六旬的老将军,余卫,拱手一礼道。
余氏一门,满是将才。如若二十万兵马在其手,绝对能荡平中州。
“唉!”老皇帝却叹气一口。
与卢象所言一致,朝廷确实还能动用二、三十万兵马,但那是国本,不可能轻动。
看出皇帝的顾虑,余卫再次进言:“老臣只需五万兵马。”
老皇帝对这话有所怀疑,怪只怪余卫太老,再年轻个十岁,或许不成问题。
“父皇,儿臣愿为老将军作保。老将军此行,可带上子女,由他们冲锋陷阵。老将军只需居中指挥。想那赵禄,未必讨得了好。”
“何况,二皇兄不得不救。”四皇子赵璋出列道。
五皇子、七皇子同时附和。
三位皇子如此,多半是出于私心。
赵楷率二十万兵马大败,余卫若能以五万兵马,与中州斗个旗鼓相当,便能说明:前者是个大庸才。
这桩耻辱,赵楷就永远抹不掉。
同时,意味着:皇位与之无缘。
余氏有三杰一英,都是将才,余卫本人也是身经百战,稳扎稳打些,赢面不小。
何况,战争打的是粮饷供给,而四皇子赵璋专门负责此事。
赵楷大败,主要原因是军心不定,同样是赵璋的手笔。
赵禄私底下可没少联络这位四皇子。
“传旨……”老皇帝也发了发狠,就命余卫出征。
余卫略显激动地领命。
京都余府,余卫一回来,就命人召回子女。
三子一女,在军事上都表现出非凡才能,各自担任着武将要职。
就连两个才二十出头的孙子,都当上了都尉。
几人赶回,正是饭时,余卫已命人准备了一大桌的好酒、好菜。
“爹,有什么好事了?”女儿余思,迫不及待问。
老大余靖沉着冷静,老二余海勇冠三军,老三余希智计过人,老四余思取父兄所长。
两个孙子,余骁和余术,也是能文能武。
“陛下已颁布旨意,命为父率军出征。”余卫抚须笑道。
“是要征讨中州?”老三余希略肯定道。
“不错,还要救出被围的二皇子。”余卫简单道。
“太好了,爹得陛下起用,我们跟着沾光,终于可以驰骋疆场了!”余思只关注这一点。
“二十万大军都能败,不知是二皇子大意,还是那赵禄真有其能?”老大余靖率先说出顾虑。
“二皇子就是个雏,败了,也是情理之中。”老二余海不屑道。
“赵禄经营中州多年,U.uknsh.扫平群寇,也不是泛泛之辈。”老三余希提醒道。
“爹,陛下给我们多少兵马?”余思兴奋问。
“精兵五万!”余卫抬手一张。
“足够了,先说好,我可要带个万人队,过过将军的瘾。”余思轻松道。
“四妹,一共就五万人,你要带一万,剩下的,叫我们怎么分?”余海半开起玩笑。
“我不管,女子出征可是不容易,我肯定要占头功!二哥,你以后有的是机会……”余思撒娇般说了一大通。
“好了,言归正传。老大,你负责与兵部对接。老二,你去召集旧部。老三,你主掌情报。老四,你去查验军需。骁儿、术儿,跟爷爷校场点兵。”余卫发话道。
众人领命。
其实,余家除了余卫,真正打过大规模战役的,一个没有。
过去的大昭尚属太平,最多就是剿灭一些贼匪山寨。
余家人还普遍乐观。
中州大胜、朝廷惨败,益州兵已经撤退回去。
卢象将雷傲等人调回,将其人马分散打入麾下五万大军中。
将各营军官逐步换成自己的嫡系。
一直到开春,就只做这一件事。
有赵阶说好话,加上,接连立下大功,赵禄也不便多说什么。
卢象知道:这位中州王肯定还有暗间埋在自己身边。
但那又如何?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大势若在他手上,那些暗间反而会成为助力。
如今,冒死拼来了机会,一半大势已在他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