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期的诸葛玄还是很喜欢中国古典文化的,因为诸葛玄的姥爷是一名水墨画大师。
姥爷每每画名山胜迹、人物花鸟,都会夹杂一些有意思的古今故事。
那些名人事迹、传世佳作,诸葛玄或许兴致缺缺,但说到神怪故事却喜欢的不得了。
记得有一回,姥爷画了一幅名为《维摩诘经佛国》的画。
画上是一尊佛,其脚下跪拜有两丑陋的小人。诸葛玄问姥爷,这小人为什么是蓝色的?
“这是夜叉,小玄不知道夜叉是什么吗?《阅微草堂笔记》里言‘海之有夜叉,犹山之有山趙,非鬼非魁,乃自一种类,介乎人物之间者也。’意思就是说,海里有夜叉,犹如山中有山趙,既不是鬼也不是魅,而是自成另一种类,即介于人和动物之间的一种特殊动物。”
“夜叉专吃不听话的小孩子哦”,姥爷又补了一句,并朝诸葛玄眨了眨眼睛。
即便年幼,但诸葛玄也不会被吓到。
心里还不停diss姥爷:“这老头儿真幼稚,当我三岁小孩么,我都十岁了,好么!哪里会有夜叉,不过是个故事。”
……
不会被吓到,不代表不想见一见,很多少年郎日思夜想,要见一见神话故事里的神仙异兽。
但长大后,发现这些故事里的神奇宝贝,不可能真的存在于现实世界。
看着面前的夜叉,诸葛玄突然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存在的。
姥爷的话也是能听一听的。自己很乖,也不是小孩子,不会被吃了的。
脑子里都什么乱七八糟的,这都不是重点。
诸葛玄虽然对夜叉充满来好奇,但更担心父母的安危。
刚才是无法分出精力去思考,这会儿,诸葛玄满脑子都是,诸葛兴邦和高丽丽在哪里,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样。
诸葛玄不发问,看样子在想事情,夜叉也不说话,静静地看着诸葛玄,显得甚是乖巧。
思来想去,诸葛玄发现自身处境,只能依赖面前的这看似友好的夜叉朋友了。
“我怎么来这里的?这是哪里?”
“公子,海里,我……救……,这……我的……洞”
这夜叉听得懂,却说话尤为费力,连手带脚的比划。
“还有为什么你会说话,刚才你的族人却不会说话?”
好似问道了重点,这夜叉明显激动起来。
“我……父…..与你……一般…….”。
磕磕绊绊,诸葛玄听得有点迷,但还是耐下心听这夜叉说话。
讲了好久,夜叉也是口干舌燥,诸葛玄才明白原来是这样。
两日前,这夜叉在海边捕鱼,看到海上抱着一块木头的自己,就把诸葛玄救上岸,并带回了自己的洞里。
刚刚是出门找水,没有察觉到,隔壁的女族人竟然摸到她的洞口,所以让诸葛玄受到了惊吓。
那个对自己图谋不轨的女族人是个有夫之妇,所以诸葛玄也不必担心,她也会告诉那个女族人的丈夫。
以后,不会再来骚扰了。
至于能听得懂诸葛玄讲话,还会讲,那是因为这夜叉的父亲与诸葛玄一般无二,也是人。
“原来是这样,那你救我的时候,就只看到我一个人吗,还有其他人在附近吗?”
夜叉摇头,表示并没有看到其他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