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老师把这个孩子放在办公室,自己由于有其他事情先离开。
叶凡刚刚只是简单梳理了一下这个孩子的情况。
既然如此那么这个孩子就作为第二个斗智斗勇的对象。
还是那句话,先调查再来查找原因,最后来处理。
叶凡招招手把这个孩子叫过去。
相比于张昊天的畏畏缩缩。
这个孩子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好似自己没有做错什么。
叶凡见状也没有保持微笑,而是严肃地盯着他。
“你为什么这么做?”叶凡一字一句地问道。
“我不知道怎么就到我手里,……”小男孩叽里呱啦说了一大串的话。
如果是以前,叶凡可能会耐心听完。
但是当在学校这么长时间后,叶凡逐步理解了孩子的思维的跳跃性。
他们的话语中逻辑矛盾,甚至可以说情感色彩过重。
所以只需要抓住重点即可。
“你拿了她的橡皮没有?”叶凡接着问道。
“橡皮不知道怎么……”他还想接着狡辩。
叶凡再次压低声音问道:“橡皮是否在你手上?”
这次他有些被吓住了,断断续续地说道:“是的,我只是拿来看看。”
“能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
于是在这样一问一答中,叶凡在观察在研究这个孩子。
由于6-7岁的孩子道德观念没有建立,他们没有是非观,所以啥能做啥不能做都需要老师和家长来教。
叶凡可以确认这个孩子对于这件事有正确的认识,有道德认知。
但是这个孩子缺乏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
面对橡皮的诱惑时无法抵抗诱惑,然后就放纵自己去拿,当然这已经可以被称为偷了。
而在犯错以后,为了逃避惩罚,他会用各种理由来狡辩。
当然孩子的思维也比较简单。
所以各种狡辩理由比较奇奇怪怪。
比如有的孩子作业没做,会说放家里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