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山雨欲来
第十九章:嗜财的蓝王(1)
时间:青16年黄月36日
地点:蓝王国-蔚蓝城
蓝王宫的正殿内一片死寂。完全没有宴会该有的气氛。
蓝王蓝臣居于正殿上位,左右两边分别是蓝王之翼吴云与今年的财政大臣孙正。他们正宴请着整个蓝王国内最富有的二十余人。
吴云长叹一口气:又是要钱。
吴云看向台阶下的富商们,有人低垂着头不敢往台阶上看一眼,生怕被首先发难;有人相互传递眼神,脸上挤出几个微妙的表情,借此交流意图;有人紧咬着后槽牙,脸上肌肉的抖动清晰可见。
你们不是刚刚还在嘲笑灰黪商民贾复吗?说他即使成为了王国的八大首富,也无法踏入这蓝王宫一步。现在又有多少人悔恨自己不是个灰奴呢?
“岳丈大人,您是王国的中流砥柱,在八大首富之中资历也最深,这次您给定个规矩吧。”蓝王笑盈盈地对吴云说道。
一旁的孙正长舒一口气。他用袖子擦拭自己额头上的汗水,动作尽量轻柔,害怕引起蓝王的注意。
蓝王治理国家,最注重三件事。一是防沙固林。蓝王国近五分之一的土地是沙漠。为防止西面沙漠扩张,从蓝臣少年理政开始,就在沙漠周边种植胡杨、云杉、梭梭树、沙柳、红柳等植物,组成绵延百里的防护林,并建造卫林城,不断巩固治沙成果。二是重视耕地。蓝王国不同于其他王国与公国,在灰黪强征农田与粮食。蓝王国在东部与西部分别规划尚未开发的土地,形成良田提供给国民种植,收成四六分账;对待原有的私田则禁止私下买卖,全部需要王国批准。甚至出现过富商私藏甲胄500件没受处罚,但收购私田一千亩被处死的情况。三是商贾自由。蓝王极度嗜财,也极度支持商人往来。无论是帝国还是灰黪,都对于商民有着防备与轻视。在帝国中,商民不能像耕民、牧民①一样种植粮食、饲养牲畜,也不像匠民②有一技之长,可以打造甲胄、兵器,修筑城池、家堡等等。他们只是游走于各地,低价买入粮食、牲畜以及工匠制品,再去往其他地方高价卖出。而在灰黪里,遇到战乱与饥荒,纵使你有万贯家财,也难买来活命。所以无论是帝国的商民还是灰黪的游行商人,皆不会是显贵之人。无论商民何其富有,在帝国中,也只能勉强与士兵、匠民、耕民等并列居于第六等级,排序上强于清吟小班里的花人③罢了。但在蓝王国,商人的地位明显高于匠民与耕民,甚至财政大臣也出自于商民之中,会由除出身灰黪的贾复之外的“八大首富”中的其他七人轮流担任。
[作者注①:耕民、牧民,是指帝国中耕种、放牧的人的总称。]
[作者注②:匠民,是指帝国中掌握一门技术的人的总称。]
[作者注③:清吟小班即上等妓院。清吟小班里的花人,是指清吟小班中艺伎与艺妓的总称。]
今年轮到了孙正。他仅仅上任36天。却已在七日前带头“捐”出3万上贝与20万银贝,作为王国今年向帝国的岁贡。其他的富商们也都比照孙正“捐钱捐物”。如果是在从前,没有任何一位商人会吝啬于蓝王索要的财物,毕竟蓝王施政一日,钱币就会不断涌入他们的府库一日。但今时不同往日,蓝王王后——吴云的女儿——于前年逝世,蓝王新立王后蓝媚,如今已临近产期。自从有了新王后,蓝王便开始痴迷于修建新的行宫与城池,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去年还宣布要在蔚蓝城西北方向,修建三座能容纳十万人以上的城池与行宫。
据传闻,蓝王是因为不想动用国库的金银,因而这两年多次向富商们索要财物。
在蓝王点名吴云“立规矩”后,孙正和台阶下的二十多人一样,将目光放在吴云身上。“大王,前几日为了贡品的事,有好几位朋友向孙正大人透露,几乎倾尽手中的财物,恐怕这次难以为继了。”
“是吗?孙大人,是哪几位朋友这么为难啊?”蓝王将笑盈盈的脸转向了孙正。
狗娘养的!上次我可曾向你那边推脱吗?
孙正怒火直冲心头,“吴云大人就是如此,难以为继了。”孙正直截了当。同是富商巨贾,孙正并不想忍气吞声,毕竟财政大臣的任期还有一年,自己也需要给吴云一个下马威。
“这样啊。”蓝王将笑容渐渐收起。“确实难为大家了!”蓝王起身向台阶下的二十多位商人鞠躬。
众人万分惶恐,全部起身回礼。孙正的额头又冒出了豆大般的汗珠。
“想必大家都有此困难。那这次就......”蓝王欲言又止,“岳丈大人,这次?”
吴云毕恭毕敬,“孙正大人更了解大家情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