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金城的南城门,进出的人络绎不绝,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而干燥,守门的卫士打着瞌睡。
刘氏带着三个孩子来到了城门前,此刻的刘氏面无血色,头发凌乱,就连衣服都破烂不堪。女儿的失踪和老管家的死对她的打击很大,她强撑着自己虚弱的身体,带着儿子们终于走到了金城,望着高大的城墙和城头飘着的军旗,想到城里有自己的丈夫时,她再也撑不住了,倒在了地上。
李延信赶紧扶起自己的母亲说“娘,坚持一下,我们马上就能见到我父亲了”。说完他扶着刘氏,向城门口走去,李延义拉着弟弟延礼的手跟在后面。
到了城门口,李延义对守门的士兵说,“我们是李炎将军的家眷,麻烦你通报一声”,守门的士兵抬眼看了看他们说“我们又没拦着你们进城,冒出什么李炎大人的家眷”,另一名士兵说“李炎大人住在城东的都督府,离这儿很远,我们只是看们的,不负责通报,再说你说自己是大人的家眷我们就信啊”士兵说完便不再搭理李延信。
“我们真的是……”还没等李延信说完,刚才的那个士兵不耐烦的喊道“要进城快点,不进就走人,再捣乱把你们当奸细抓起来”。
刘氏见状,对延信说道“我们先进城吧”,延信答应了一声,瞪了一眼士兵后扶着母亲向城内走去。
他们刚进城没走几步,就听到身后城门处有人大喊“快,给我找匹马,我要马上见李炎大人”刘氏母子都感觉这声音很熟悉,不自觉的回头看去,来人是李成,只不过他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看起来很疲惫,好像脸上还有伤口。
延信忙向城门口大叫“李成叔叔,我是延信”听到有人叫自己,李成愣了一下,顺着叫声看去,他发现了刘氏几人,忙几步赶过去,吃惊的看着她们。过了好一会李成才问道“夫人,你们怎么跑这儿来了?”刘氏答道“说来话长,我得赶快见到孩子父亲,有重要的事”,看着几人的样子,李成没敢多问,只是安排人赶紧送她们去都督府。
“夫人,我有重要军情要汇报,我先走一步,我安排好人送你们去都督府,你们稍等一会”李成说完骑马向东奔去。
不一会儿,李成就到了都督府,此时的李炎正和李季叔商量关于俘虏的事,听到李成回来,他们急步走出了大堂。李成见到李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李炎连忙问他“发生什么事了?”“大人,我带去的弟兄都没了,”李成抽泣着说。
李季叔上前扶起了李成并对他说“你先别急,出什么事了,慢慢讲。”
随后,李成把他们遇到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李炎和李季叔。两人听后面色凝重。“他们只有两人?”李炎问道,李成回答说“我们只看到了两个,不知道还有没有。”李季叔对李炎说“看来我们的推断没错,是黑齿族,事情很棘手啊,要是一两个还好办,多了就麻烦大了”李炎听后点了点头,然后慢慢的说“我们必须采取行动,不管有多少,他们的目标绝对不是杀几个人那么简单,很可能是这儿,金城”。
李炎说完后,李成两人同时看了看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但具体该怎么做,三人都还没想到。所以三人都沉默不语,此时的大堂内充满了一种说不出来的压抑,空气都凝固了下来。
突然,李成排了一下脑门说“大人,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我差点给忘了”,李炎说“什么事,赶紧说”,李成说道“我看见夫人了,她带着孩子们来金城了。”李炎皱了一下眉头说“在哪儿,你确定是她们?”“确定,我让人送过来,这会应该到了”李成忙说。
李炎听完后,转身出了大堂,向门口跑去,李成和李季叔赶紧跟了上去。都督府门口,两辆马车缓缓的停了下来,车上的刘氏和孩子们下了马车,看着都督府的大门,刚要走进去,这时,李炎从门口冲了出来。
刘氏看着一身戎装的丈夫,眼泪不由得流了下来,此刻的她虽有千言万语,到嘴边却只说了一句“你瘦了”,李炎将妻子紧紧的抱住,多少个日夜,他都期盼与家人团聚。现在终于见到家人了,他激动万分。
拥抱片刻后,李炎看了看刘氏身后的三个儿子,他们静静的站着,没有说话,脸上表现出的不是喜悦,而是痛苦。就连最小的李延礼都没有哭闹,而是紧紧的抓着哥哥的手。再看看妻子,衣衫褴褛,脖子上有点点血迹,脸上还有一道划痕。他突然意识到了什么,“此刻的场景太像那场恶梦了”,想到这里,他突然意识到不对,忙问妻子“女儿呢,瑶英呢?”妻子没有说话,只是不停的流眼泪。
听到父亲问起李瑶英,延信也想哭,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哭,至少不能在父亲面前哭。他强忍着悲痛对李炎说“父亲,妹妹失踪了,被水冲走了”。
李炎听到儿子的回答,脑子嗡的一声,差点栽倒,身后的李成忙上去将他扶住。这时,李季叔上前说道“大人,先让夫人和公子们进去休息一下,吃点东西,换身衣服,我们再谈”,李炎这时才定了定神,赶紧带着刘氏和三个孩子进府。
不一会,刘氏换好衣服叮嘱三个孩子在房里待着,自己随下人来到了大堂,和李季叔施过礼后,坐在了李炎旁边的椅子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