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义州,皇太极的这一招会彻底失效,因为守城之人可以从海洋上获得补给,则你就算是再有本事那战马能下海吗?而别人可以用海洋运输绕开你围点打援之策,也可以源源不断的运送补给,看你还怎么破城!
这倒是当年让戚继光剿灭倭寇很头疼的一件事情,当时倭寇就是这样,经常喜欢占据三面环山一面靠海之地,让你正面难攻,还总是打不死我,因为我的损失都可以得到海洋上运输的补充。
当年让明军头疼的一招,其实也可以反过来为我所用,让女真人去头疼的,可惜,并没有这个角色出现。也许毛文龙能活下来的话,他以后会这么做,但是实际上,历史不容假设,这个角色始终没有出现在历史中。
当年要是毛文龙采取的是固守皮岛,兴复义州的做法,那么也许对于抗金大业来说,会有质的变化。为什么毛文龙多年纵横,始终无法真正的痛击金国基业,而孙承宗却可以让皇太极真正的寝食难安呢,关键在于毛文龙只伤其皮毛,每次打伤打死一群人,看似是大胜,其实对方的生产系统和生存空间没有受到威胁,所以总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恢复元气。
你杀我一千,我恢复一千二,所以你的杀伤力,只是锦上添花,没有更多的意义,不能沉重的打击敌人,压缩敌人的发展和生存,那就不是真正的打击。毛文龙守卫皮岛,每次都是抢劫一下,打个后勤,抢点东西,杀点人就走,真的是纤芥之疾,人家根本不当回事看,或者说,没有那么大的杀伤力。
而孙承宗步步为营,逐步的建立城堡,步步推进的作风,不断的压缩着大金国实际控制的土地面积,压缩着女真人兴起的生存空间,可以直接的压制对方的发展势头。这就要了皇太极的老命了,让你这样发展下去,早晚有一天你把我发展到海边去,然后我下海啊!
如果毛文龙想要真正的威胁大金国的统治,他就绝对不可以只是固守皮岛,那你就是有百万大军,也没有意义,这还是在拼消耗。如果反过来,把力量不断的延伸,占据皮岛之后,延续发展势头,把这义州占据下来,然后巩固鸭绿江防线,对于保卫皮岛的安全也是有重大的意义的。
因为朝鲜北部,尤其鸭绿江沿岸的城市,包括义州在内,汉人占了百分之七十,朝鲜人只有不到三成,汉人的人口基础是很有利于毛文龙的发展的。加上不断的有汉人流亡至此,如果在这里建立防线,汉人肯定会源源不断的过来投奔,有了目标人就敢于行动,就怕没有目标,有力气没地方用,所以汉人的流亡越来越少也是有原因的。
流亡出去,突围出去又如何,周围都是大金国的城市,根本跑不出去,只有南下朝鲜这一条路,偏偏明军都在皮岛这个岛屿上,让你过江难,过海更难。既然是走投无路了,那就只好委身于建奴做牛马这一条路可以走,再不然就只有自杀而已。
你占据了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你就可以发展,利用他去增长自己的实力,反过来你不要这里,那这里就要被皇太极所占据,增强了对方的实力,扩大了对方的生存空间。那么巩固鸭绿江防线之后,你就可以进一步的发展自己,然后渡江北上,把防线推到敌人那边去,转守为攻。
之后一步一步的蚕食后金土地,巩固防线,蚕食土地,巩固防线,最后巩固到他老巢去,让他被憋死在那一亩三分地里,一切就结束了。这孙承宗的推进政策,是最有效的灭金之策,熊廷弼的固守也算是有他的道理,他的固守和毛文龙又不同,他是想要积攒足够的力量,然后一次性铺天盖地的压倒性优势砸死皇太极,平时就是压制你的发展就足够,并不出手。
这两种方式都很不错,关键看能不能得到使用,为什么当年明月说能对抗大金国崛起的两个人是熊廷弼,是孙承宗,而没有说是袁崇焕,毛文龙呢?想必是有道理的,他肯定是仔细的分析了这几个人的战术战略思想之后才得出的结果吧。
“公子,我们是去皮岛投奔咱们汉人的军爷吗?”张礼试探性的问道。
这是一个狠角色,一个市井天才,若不是陈玉麟的出现,他永远都是一个小角色,但是现在不同了,他将会展现他的栋梁之才。
陈玉麟微笑着看着张礼说道:“你放心,我去汉阳府!”
这是人生的分岔路口,去皮岛安全许多,容易许多,去汉阳府,披荆斩棘,困难重重。就凭这六十八个人成功杀出威震堡,斩杀女真兵,是旧日明军的身份,又有两百多匹战马在手的诸多厉害,他们这些人去了皮岛,一定会得到重用。
他们给了无数汉人信心,光是冲着他们的名号,利用他们去扩大皮岛的威望,皮岛的东江总兵沈世魁,也一定会给他们一个不错的待遇,何况他们还带来了两百多匹战马呢?两百多匹战马在这里的价值,大约是两百多辆99式坦克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他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且女真人的战马可都是膘肥体壮,能征惯战的好马啊,换算成坦克也绝对是全球最先进的坦克之一,远不是内地明军的战马可以相提并论的。
所以,只要他们去皮岛,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无尽的荣誉和富贵荣华,实际上大部分的人都想要去皮岛,他们才不想去汉阳府冒险呢。虽然汉人在这个时代地位和美国人差不多,朝鲜更是中国藩属国,不敢过分的对汉人无礼,但是由于这几年大量的汉人流亡朝鲜,导致汉人的地位急剧下降,汉人被欺负的事情也不算少见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