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柯这次出海,从正月下旬出发,四月初就回到了廉州。前后花了不到一个季度。
作为领袖,他现在只干领袖的事。宣誓主权,调控大局,开始向着甩手掌柜的形式迈进。
而这一个季度,廉州和亰州的造船厂又有五千吨巨轮下海。廉州有两艘,亰州足有三艘。
这让船队在轮值检修的过程中,依然能够保持最大的航运。藩镇的海船开始走向下饺子的体量了。
“如果运营顺利,今年还能再下水二十艘远轮,能引渡的移民就是二十万。明年四十万,后年就是八十万!我们和朝庭现在达成了妥协,工作重点就要放在北美移民。”
政治制度宁缓不急,社会实践宁急不缓。陈柯一回到藩镇,马上让以尚海府为基础,向内地开始传播流言。
尚海府虽然刚刚发展五年,但已经有了一定的虹引效应。本身就吸引了不少周边省份的人。
这一忽悠,很快就动员到了数千穷人,拖家带口的上了贼船。这可把陈柯高兴坏了。
对于海运方面,雍正这位皇帝倒没反对。
闽浙总督高其倬见藩镇占领尚海三府,短短数年就发展起来。于是上了一封折子请求朝庭开海。
此时恰逢西北战事,需大量粮饷应援。
雍正皇帝力排众议,乾纲独断开了海关,并让高其倬总督海务。几个反对开关的士大夫被他撸了。
雍正是个务实的人,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也懂得隐忍。这点和陈柯挺相似,所以上位后和藩镇倒挺融洽。
而在北边,闯关东的成果同样显著。短短五年,就已经有上百万人口涌进辽宁。
就连原本荒无人迹的黑龙江,嫩江等平原上,也开始有了万人以上的聚落。
整个中国的事业,开始蒸蒸日上。
唯一让人扫兴的,就是西北战事。打了快半年还没个结果。
“郡主,藩镇已经把后几年的岁币全交上去了!年羹尧在兰州一天就要耗费二十多万两银子,现在已经用了一千多万两。照这样下去,别说咱们藩镇供不起,整个朝庭也得被他拖垮。”
这天下班,郭壮图把户部的帐目交给了陈柯。陈柯接过来仔细看了看,老大不信。
“一天就要用这么多钱,就是咱们的海军部队也没这么大开销吧?我这次出海的成本也才十几万两。再说这些年,我们的上代武器都折成岁币交给朝庭了,年羹尧有那么多新式枪炮,难道搞不死一个萝卜藏丹增?”
郭壮图坐在一边,说道:“我怀疑这小子是故意的,养寇自重!郡主,这事你得给皇上写个折子,岁币我们已经纳完了,剩下的钱就是为朝庭为国家,也不能再让咱们藩镇独扛。”
陈柯放下帐册,点头道:“这个自然。咱们藩镇虽然有钱,但也是大家努力赚出来的,由着姓年的这么胡搞!我看这个家伙是活过头了,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陈柯的藩镇的确很有钱。如今南澳的银矿开采了近三分之一,藩库的白银有四亿两之巨。
但钱是拿来搞建设的,不是乱糟蹋的。
很快,陈柯把秘书王勋请来,让他帮忙写了一份奏折。然后送到郑州延寄给朝庭。
雍正的工作效率倒是挺高,才几天折子就得到了批复,寄回到了陈柯的手上。
他用朱批写道:“朕实不知,西北粮饷开销竟如此巨大!让藩镇受委屈了。既然岁币纳完,以后就不用再交,粮饷由朝庭筹措。顺带,旗人在藩镇学习得如何?”
陈柯当真没想到,雍正这个家伙外表上冷冰冰,但搞文字聊天居然如此放得开。
于是他自己又写了一封折子:“蒙皇上荣恩,藩镇自臣下不胜感念!旗人在校表现良好,今年准备实习,明年升入中学。皇上不用挂念。”
这些年,郑克爽的两个孙子已经升入中学。朝庭派来的旗人子弟,也终于不是像以前那样的纨绔,而是同样十岁以下聪明上进的孩子。
几天后,陈柯居然又收到了雍正的朱批:“甚好,甚好!朕与卿等共勉之。”
“你累不累啊。”
陈柯有些哭笑不得。
但这好歹也是皇帝陛下的朱批,颇有纪念意义。于是也珍藏了起来。
或许是因为雍正催得太紧。一个多月以后年羹尧终于平定了和硕特叛乱,萝卜藏丹增逃走。
之后雍正差遣了驻藏大臣,青藏从分封治走向流官制。中国对青藏地区正式宣誓主权。
因为这次西北大战的成本,基本是由藩镇承担的。所以朝庭上下一片喜气洋洋。
陈柯的藩镇同样喜气洋洋。
长江大桥的通车,南澳水渠的通渠,以及海外移民的顺利安家。直到今年,石油化工终于有了重大突破。
其实藩镇在这些年,已经研制出了燃油内燃机。
但原始的石油提炼是采用的蒸馏法,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二十。成本比煤气车还要高。
为了探索热裂化原理,藩镇这些年一直在不间断的投入。
就像陈柯形容的那样:工程师是军官,技工就是士官。每次战役都有士兵会牺牲,但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
这些年,从事各项科研的工作人员,死亡人数绝对不亚于部队的伤亡。这才有了藩镇如今的繁荣。
“终于可以开始实行下一个五年计划了。如今西北平定,雍正在一门心思刷新吏治,我们也不能闲着。一是科技方面要突破创新,政治制度方面也要平稳过渡。”
很快,陈柯开始起草一份五年计划的方案。
因为上一个五年计划刚结束,所以要修整一到两年。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才能上马。
对于新上马的项目,自然要做到技术封锁。
重点大学重点专业,必须通过政审才能报考。外来人员肯定是不能上的。
不过在这之前,陈柯还需要再上亰面圣一次。
一是太皇太后,也是他的干娘终于还是去世了。二是这次平定西北,藩镇也颇有功劳,雍正要再次加封陈柯。
这次上亰,陈柯依旧低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