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一枝烟。
陈柯看着窗外流动的风景,心情怡然。
而这次南澳之行,陈柯也大致看到了当地的发展状况。实在是比期待中的还要好上百倍。
首先是人口。
整个南澳的人口已经接近五百万。虽较内地只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但在海外已经非常宠大了。
欧洲一个国家是否有五百万人都很难说。
而且这里有着当前最好的基层组织形势:农业人口占比少,城市人口分量大。比内地发展还要迅猛。
陈柯一直推进的大农场种植,在南澳率先实现了。
拖拉机,收割机,割棉机,脱粒扬场只有在这种农场才真正体现出价值。
五百万人,只有不到五十万人从事农业生产。其余的人就能从事更多的行业,生产力真正得到解放。
“对了,沙罗洲和纽西兰,如今还没有真正开发吧?”
陶潜说道:“这两个地方,目前还比较落后。毕竟南澳是先发地区,移民来南洋首选之地就是南澳,能留在沙罗洲和纽西兰的大多只是在当地找老婆的那批人。如果说岛,澳洲东南角的那个洙洲岛就比他们的人口加起来还要多。”
洙洲岛比台湾还大,真要住人挤下两千万都有可能。
“是啊,这就是虹吸效应。除非南澳的发展到了极致,需要往外释放剩余劳动力了!不然沙罗洲和纽西兰的人生活安定后,可能还会向这里和中原反向移民。我感觉,沙罗洲就有不少人带着老婆孩子到这里来了。”
掐灭了烟头,陈柯发现这实在是个问题。
藩镇是政府,但也不能强行把人抓到蛮荒搞移民。除非是像英国那样搞犯人流放。
纽西兰条件还好点,毕竟自然环境不错。伊里安岛能发展的产业,目前主要还是靠橡胶了。
但橡胶园现在种下去,才刚刚五六年。要成熟起来发展经济,少说还得二十年。
陶潜说道:“经济发展有它的自然规律,社会发展同样是这样,人为可以调控,但不能改变。除非大清又来到南澳,这里人混不下去,就只能往沙罗洲和纽西兰跑了。”
“是啊,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还是先发展咱们的南瞻部洲吧,让这里住满五千万人再说。”
陈柯打了个哈哈,他发现陶潜居然还挺黑色幽默。
但又看着他和应寄花白的须发,心里未免又有些动容。要组织完成这里的工作,必然不是轻松的过程。
他突然问道:“老陶,您如今也有七十岁了吧?”
陶潜一愣,随后说道:“七十三了。”
“您想家吗?我是说……您想回内陆吗?”
陈柯又问了一句。
陶潜喘了口气,说道:“当然想。但老臣不能就这么回去,这儿还得有人打理呢!交给别人,臣不放心,郡主也不能放心。臣已经和儿子说过了,以后臣死了也要学平西王那样火葬,一半埋回老家,一半就埋在这儿。”
陈柯说道:“您的两个儿子,一个接替了广西巡抚。一个在四川做布政使,都是藩镇的栋梁!”
陶潜笑了笑:“郡主其实不要太照应老臣。虽然两个犬子微有才学,但还是怕有人说您任人唯亲。”
陈柯讪笑道:“大丈夫举闲不避亲。再者说了,不任人唯亲,难道要老子任人为疏?我没把那些士大夫们都饿死,就已经够对得起他祖宗了,居然和我叽叽歪歪。”
拿下湖北后,新任官员大都是藩镇的人。当地许多被撸掉赋闲的士大夫自然对陈柯不满。
但是陈柯不在乎。
因为湖北的发展同样不错。当地的百姓都像藩镇一样,归化到了陈柯旗下。
这时,一位澳洲当地的官员指着窗外。
“郡主,马上就到汉西了!咱们请您尝尝当地的葡萄酒,绝对不比洋人的差。”
虽然都是地中海气候,但汉东是重工业区。汉西则是以种植园艺为主,风貌肯定大不相同。
陈柯笑道:“好啊!不过说起葡萄酒,我更喜欢喝的还是碳酸饮料。当地也有咱们的美年达吗?”
“这个可以有!”
“这个当然有!”
一路上,专列车厢内充满着快活的空气。
……
康熙四十六年,春末。
小冰期彻底结束后,中国北方突现百年不遇大雨。黄河河堤多处决口。
春季洪灾,让各地官员始料不及。
河南,山东,安徽,江苏尽被洪水淹没。无数田地房屋损毁,淮北变成了一片泽国。
近二百万百姓流离失所,成为难民。消息上奏到朝庭,震动了天子,也惊动了百官。
康熙坐在御座上,须发已经有些花白。看了奏折之后,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
之后他问道:“胤仍?你说说看,这件事情怎么办?”
他问完之后,望向了玉阶秀墩。
但那里却空无一人,满朝文武大臣也都是神色各异。
“太子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