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之后,万物再次复苏。
大年之后的第一天,上午。
陈柯带着各文武亲贵大臣,一同来到了平西王府逅宫。按中国的传统礼仪上香祭祀。
王宫的香案之后,悬挂着三幅油画。
中间那幅最大的,正是平西王吴三桂。左右两幅稍小的,是王府正妃,还有陈圆圆。
“可惜啊,没能来得及给娘留下一张照片。后人只能通过这幅油画,来欣赏您的美貌了。”
上完香后,陈柯在香案前跪了下来。虽然藩镇废除了跪拜大礼,但在传统风俗上,还是作了保留。
陈圆圆终于在去年薨逝了。
这幅油画,是十多年前和吴三桂一起留下来的。
那个时候陈圆圆还没有过于衰老。油画同样做了美化润饰,容貌动人。
不过陈柯还是感觉到遗憾。因为藩镇终于研发出摄影仪器,但没能在陈圆圆去世之前为她照一张相。
其实这些年,陈柯一直很孝顺。哪怕工作再忙,他也会尽量抽空和陈圆圆一起吃饭,生活,陪她聊天。
但如今父母都不在了,陈柯多少有些失落感。好像在这个世界上,变成了一棵无根的花草。
更何况他还没有结婚。
今年中秋,陈柯作为阿珂,也要年满四十岁了。哪怕身体和容貌依然年轻,但心态也少了些许活泼。
“郡主……”
郭壮图和夏国相上前,将他从毡垫上扶了起来。
陈柯望了他们二人一眼,也重新露出微笑:“还好有你们在啊!二位姐夫。”
郭壮图和夏国相也笑了笑。他们的两鬃同样有些白丝了,也是年近五旬的人。
“郡主,大业未尽,请不要过于伤感。有臣弟在,平西王府永远是您的家!”
“是啊小姨,有我们在,这里永远是您的家!”
两个年轻人也对陈柯保证道。他们正是郭壮图和夏国相的儿子,郭宗汾和夏云贵。
“哈哈哈哈!好,咱们家还是挺热闹嘛。”
看见年轻人,陈柯很快又恢复了精神。他似乎有些明白人为什么要结婚,要传宗接代了。
出了王府祠堂,陈柯和诸多亲贵,官员们一同又坐进车里。向着安阜园而去。
现在,机动车在藩镇的官制中已经开始普及。
陈柯等新贵坐的是小轿车。高级官员坐的是帆布蓬,普通官员是一起坐大客车。
安阜园经过多年改建,已经不再住人。而是作为藩镇的文化象征保留。
这里已经先后雕刻出了许多钢筋石骨的铜像。
第一座铜像正是吴三桂。
他身着朝服,正襟危坐,手上握着“大宪章”。作为立宪的王权法统立在陵园正中。
第二座铜像是孙兴成。他的手上托着一架小型蒸汽机,是藩镇不容辩驳的产业格命之父。
第三座铜像是钟老三。他的手上拿的是钟表,代表着机械时代的引领和开创。
第四座铜像是王夫之。他的手上举着天秤,代表着法制框架的构建形成。
第五座铜像是黄宗羲。他的手上捧着“经济论”,劝导世人要走出黄宗羲定律。
第六座铜像是吴六奇。他的手上拿是一架帆船,告诫后人要走向星尘大海,不要闭关锁国……
铜像还有很多。
如石应朋,如造玻璃的老喻,还有各官坊奠定当初薄弱且原始产业基础的郎官们。
以及两广总督金光祖,广西巡抚冯文锦。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功臣元老。
他们都先后去世了。
但他们积累下来的工作经验,人生理念,已经和陈柯的教育体系相融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这个世界培养出了更加优秀的接班人。
藩镇并没有因为平西王和老一辈的人离去而衰落。
现在的发展落在了以陈柯,郭壮图,夏国相,黄百家等第二代领导人的身上。
他们的身后,更有许多年轻有为,准备大展宏图的年轻人们。正准备步入实践,跟随前辈的脚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藩镇现在才真正步入正轨。开始从封建专制蜕变到君宪共和制。
刚在陵园上完了香,内侍过来悄悄对郭壮图汇报了什么。
郭壮图便对陈柯说道:“郡主,尚之信兵败自杀,被康熙剁成了八十一块!朝庭如今送来了一份尸骨,说要让郡主看看,棺材已经抬到了汉中。”
听了这话,陈柯觉得有些好笑。
“尚之信死了,关我甚事?我又没参加返清运动,大过年的用得着送这东西来吓唬我吗!”
“那这棺材……”
“收!”
陈柯说道,“棺材棺材,升官发财。刚过完年,这可是个好彩头,没准老子真要升亲王了!”
……
大清康熙三十六年,西元一六九七年。春。
康熙大帝终于如愿击破尚之信,又迫使耿精忠撤藩归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