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开办学校的经验,招募新式工场劳工就非常顺利了。
加上腾越的周边乡下一直在解放劳力。以每台设备一个半人计算,加上杂役最后招募了二百来人,男女不限。
工人的待遇也是管三顿饭。根据不同的岗位要求,每个月有有五百到八百制钱不等的收入。
包括铁器铺在内,现在所有官坊,新开的工场,也都和学校一样享有假期。
每天的工作时间,也正式规定为四个时辰。
这样的待遇,在康熙年间是无法想象的。
哪怕陈柯觉得自己还有些黑心,那些劳工却是热情高涨,干活很卖力。
要知道在蒸汽时代,纺织场的条件是非常差的。影响工人健康最大的威胁,就是湿气,噪音,温度。
尤其是在夏天。哪怕云南没有那么炎热,纺织场内也是一片白雾,好像个大灯笼。
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只能在食物中放些辣椒,休息的时候多喝些凉茶。
这让陈柯偶尔从纺织场门口路过,看见在纱绽前埋头归整绵线的工人,都会有一股愉悦感油然而生。
“没想到老子也有今天!”
任何产业,都没有纺织场更能激发出陈柯的热情。
一个曾经的下岗工人,如今终于通过努力,成长为爱国企业家。
陈柯巡视完纺织厂后,照例来到了铁器坊。这里已将造枪用的设备生产完毕,并且全部检收合格。
如今的铁器坊同样加盖上八座新式草房,作为生产军械的兵工场。
当然,制作纸弹的车间使用的是原来的石屋。
这间石屋之前也是生产火绳枪用的,位置离其他的场房都比较远。毕竟这东西容易发生事故。
然后,陈柯让铁器坊放假一天,准备开始下一步的发展:先制作一套小型机床设备。
这也是钟老三需要,暂时不需要图纸能现做的。
另外还有较为简单的机器,比如石瓦坊需要的那几台设备。图纸完成后很快也能投入生产。
再就是煤矿需要的洗煤设备等,也已经设计完成。
完成这些工作,只是时间问题。
陈柯和郎官一起走进了新建的兵工场,这里同样已经摆放好了整齐的机器。
铁器坊的老员工几乎不需要培训,就能够安排一拨人过来进行生产。
但是他们的人手实在是不够。
这里和纺织场一样,需要再招募劳工。
“军械场要多少人运作?”
听见陈柯的问话,郎官说道:“各种设备共有一百余台。加上炼钢,铸基,检测的,还有帐房杂役,怕是要不下三百人。相当于又增加了一座铁器坊。”
“这么多人?”
陈柯被吓了一跳。
他已经尽量缩减规模了,枪托削制机只有两台!也就是一台坏了,只有一台还能顶一顶。
郎官看他的样子,也是闷不作声。
郡主的抠门他多少能感觉到,多快好省是座右铭。
但陈柯看了一眼新场房,最后还是咬了咬牙。都走到这一步了,总不能放着军火不要吧?
“那就招募吧。不过这八间新场房是重地,要像水电房那样围起来。人员招募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是腾越府厅内有户口的,不能像筑路修坝的那样招流民。”
“是!”
“招募之后,让手熟的老工匠带新人。从假期后开工起,给工人评定职称,新人是普工。以前干得好的匠师,可以评个一级工。比如一级钳工,一级镗工。他们现在的薪酬是多少?”
“每月八百到一千百钱。”
“那就规定,试工满三个月以上,业务熟练的,转为正式工。普工每月工钱一两白银,以后每年都做评核;评上一级工的,每月一两半!你们这些当领导的郎官,可以评工程师。郎官不入流,普通工程师就算从九品,管理车间,做得好还有进步的机会。你是郎官的领头,凭一级工程师,入正九品,正式上任这片车间的场长。”
郎官欣喜的跪下磕了个头:“奴才谢主子提拔!”
“起来吧。以后你大小是位官员了,多努力钻研一下业务,像孙大人,钟大人他们那样能设计,能制图,搞出新设备!既然职级评下来,万一出了错,别人会笑话我的。”
“是,奴才一定好好读书,好好学习!”
陈柯微微一笑,感觉心里一阵肉疼。不过反正已经决定花钱了,那就花个痛快。
招募了新人,万一没有操作好,会打击老工匠的积极性。陈柯以前就经常被打击。
他如今当了爱国企业家,自然会爱惜自己的员工,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只是新场房建起来之后,自然还要像纺织场那样派一批老匠人,试运行一段时间。
所以忙完了这段日子,陈柯回到衙门好好的休息了两天。
这天早上醒来,抬头一看黄历,居然又过了半个月。时间已经到了六月下旬。
人一忙晕了头,时间就快得不像话。
走到院门口,天上又下着瓢泼大雨。
这对于稻子正要抽穗的季节,自然是极好的灌溉。但陈柯知道这个月的军马钱粮恐怕又要误时了。
不过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府库的钱粮还算充足,可以先垫上。等到腾越发展好了,这里就可以做到自给自足。
“古代交通不便,军马的给养问题永远是一个坎啊。哪怕有了先进的火器,粮草不能按时供应,那也是枉然。”
陈柯叹了口气。
虽然火枪的改良让他有了底气,但云贵糟糕的交通状况依然难以解决。
就算清庭现在放了三藩一马。万一其他国家起了边衅,这样的交通无论是调集军马还是粮草物资,都是个大问题。
据说以前边关告急,押送粮草的队伍送了几万石粮食。结果到驻军大营只剩下了几斗,因为路上都被运输队自己吃了。
“郡主?”
就在陈柯胡思乱想的时候,院门的门敲了一下。
陈柯也应了一句,之后孙兴成推门进来了。
孙兴成打着一把油纸伞,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个戴斗笠,穿蓑衣的人。明显是行路过来的。
“这位是……”
陈柯微微有些意外。因为这个人在雨中气息隐匿,脚步沉稳,竟然是一个高手。
孙兴成收了伞,带着那个人来到游廊下。上前拱了拱手:“郡主,好消息!沐王府的人已经被送到台湾去了。”
“真的?”
一听这话,陈柯的心情一下就好了起来!仿佛天也晴了,雨也停了,就连大清都成最好的朝代了。
孙兴成说道:“是真的,这位是吴将军的朋友,司徒伯雷。这次的事情就是他经手办成的!”
说着,这位斗笠人也向陈柯拱了拱手:“郡主!”
陈柯心中微微一动,也连忙拱手回了一个礼:“多谢前辈做成此事。请,进屋说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