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在乡民的心目中,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日。这一天,外出游子都回来同家人团聚。做一桌可口菜肴,燙一壶醇香美酒,团团圆圆的一家人酒足饭饱后,吃月饼赏明月,其乐融融!这一天,正值中秋收获之际,瓜果杂粮收库入缶,棒槌子垒成宝塔、挂满枝丫墙院,灿灿金黄辉映着庄稼人丰收的笑颜。
中秋节放假两天。清晨,太阳刚刚冒红。孙文源又与高齐民结伴走在回家的路上。高齐民又寻思着出个招活跃气氛,就说:“老孙,你家嫂夫人身孕几个月了?”孙文源掐指算了算,回答说:“差不多九个月了吧。”高齐民神神秘秘地说:“有道是:南斗主生,北斗主毙。昨夜星辰,夜观天象,但见南斗星耀眼闪烁,昭示人间必有贵子降生。老孙,咱俩打个赌怎么样?”孙文源捣了高齐民一拳,问道:“你老高故弄玄虚的又要显摆什么?打什么赌?赌什么?““本道有个强烈的预感,嫂夫人不是今夜就是明天必生贵子。”高齐民很得意地又接着说:“本道之预感如果应验,本道愿为贵子干爹!怎么样?”孙文源说:“你老高本道、本道的,难道贱子拜个妖道为干爹?!哈哈。”高齐民又来了:“道家始祖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看来自然是最高之境,而人又是自然之生灵……”没等他说完,孙文源说:“你这道家弟子还一套一套的!怎么你这老道要跟着本人到孙家小埠去?哈哈,哈哈!”高齐民驻足仔细一瞅,“呵”走过啦!他喊道:“老孙,折回来到我家喝口水再走如何?”孙文源停下脚步,回头说:“不了,赶紧回家伺候老婆坐月子去。”“可别忘了拜干爹的事啊!”高齐民看着远去的孙文源喊道。“你老道就如此自信!?”孙文源也远远地回应他。
孙文源从阎王鼻子那里爬上沟来,他没走直通孙家小埠的那条小路,而是沿着沟沿向西,直到通往自家后场院的那条路,再向南进村就是后场院。他之所以这么走,主要想看看北沟底和北坡里的庄稼收割情况。北沟底的庄稼割完了,北坡里的庄稼还有大片大片的没有割倒,一人多高的青纱帐里不时的看到人们劳作的身影。他经过后场院时,金黄的棒槌子堆满场院,孙贵新正领着七八个雇工在分类。他走到孙贵新的身旁问道:“贵叔,给我也安排点活干。”孙贵新摆摆手说:“快晌午啦,你还是快回家吧,秀娟在家里。”他只好作罢,从炮楼东侧的角门进家里。
孙文源撩开竹青门帘,迈进自个的堂屋,正见坐在床沿的娘和侧躺在床上的妻子在聊天。妻子先看到他,就要起身。他娘忙伸手制止说:“不要起来,这么大的月份,尽量不要下地,说不定就是这两三天事啦!”他听了娘的话,又想起和高齐民打赌的事,他寻思到:还巧了,让高齐民咧咧着了,但也不一定。他娘站起来催促他说:“文源,咱们到饭堂吃饭去,你吃完回来时把秀娟的饭带过来。”
由于过节的缘故,坡里干活的都提前收工回来。虽说去年底就分了家,但大家并没有分家的感觉,地还一块种,庄稼一起收,粮食同入库。老太爷就说:“只要我活着,就在一起过吧,等我死了后,你们再各过各的。”孙贵新也是,自从回到宅院,老太爷就交待他说,多帮帮文源家里,一开始他这么做了,可后来干起活来就不分这家那家的了。年年中秋,今又中秋,老太爷想:今年的团圆饭还和往年一样,在大饭堂里吃。
诗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入夜,那一轮象征团圆的明月,早早的升起在东方,皎洁的银辉撒向人间,山村沉浸在朗朗的月色里。
宅院里的团圆饭正吃得热烈浓郁的时刻,尹秀娟用胳膀碰了下丈夫说:“我不想吃了,想回屋。”婆婆孙刘氏接过话说:“还是娘扶你回屋吧,让文源再在这里热闹热闹。”孙文源放下酒盅,扶起身旁的妻子交给娘,婆媳二人便离席回屋去了。老太爷看着红晕满面的二孙子也喝的差不多了,就咳嗽两声说:“文源呐,你还是少喝些,晚上好好照顾秀娟。”其实,娘和妻子离席,孙文源就有些坐不住了,这会儿他正好顺着爷爷的话说:“爷爷,我酒喝足啦,饭不想吃了,我还是回屋看看去。”老太爷说:“好吧,你回去带上俩月饼。”
朗月当空。孙文源和妻子还没有睡的意思,躺在床上的尹秀娟有些不舒服的感觉,便说道:“文源,你还是扶我起来,到门口看看月亮吧。”他就答应着,拿来件夹袄给妻子披上,搀扶起妻子来到屋门口。“好美好大的月亮啊!”尹秀娟惊呼着,那份浪漫惹起了孙文源的诗兴,他朗诵道:“普天同赏一轮月,朗朗寰宇共此时。”他下句没想好,就说:“秀娟,对下面的。”尹秀娟笑着说:“我哪有那诗兴呀,宝宝在里面不老实,咱们还是回屋上床睡吧。”
尹秀娟头枕丈夫的胳臂弯里,尽管腹内不时的有些阵痛,她还是幸福洋溢的望着丈夫道:“我也想好了一句,但不是和你的。”他说:“说来听听。”她就诵颂道:“恩爱相携情与共,鸳鸯谐和终此生。”幸福的时光走得快,不知不觉就到了更夜时分。刚想睡会儿的尹秀娟,突然说:“肚子好疼!”她翻滚了几下,额头上还沁出了汗珠。孙文源顿感大事不妙,就急急得下床跟妻子安慰说:“你忍着些,我去叫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