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根本和核心是阴阳之道。
《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庄子说:“《易》以道阴阳。”
《周易·系辞》中又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
太极图是阴阳之道的最好体现,表达了《易》之三易:简易、变易、不易简易,大道至简,“一阴一阳之谓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变易,“生生之谓《易》”,一阴一阳是运动、变化、发展的,此消彼长,物极必反不易,阴阳之道,是至高法则,又是至为基础的法则,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论是宇宙宏观系统,人身小宇宙,还是原子等微观系统。
太极图也体现了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如果立体地看,太极图同时反映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南怀瑾老先生说:“这个宇宙就是一本《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经》和辩证法有所不同:辩证法只是形而上者,而《易经》却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有机统一.借用个譬喻,《易经》描述的是“复数世界”——形而上的“虚数世界”和形而下的“实数世界”,是道和器、唯心和唯物、物质和精神的对立统一……
“一阴一阳之谓道……百姓日用而不知”,这个需要用心体会、感悟。举个身边的例子:东方人吃饭用的筷子,两根筷子,一动一静,一阴一阳;西方人用的刀叉,也是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但是二者也有区别:筷子简易,一手把握,把饭菜一下子都夹起来,反映的是中国人的整体观、系统观;刀叉相对复杂,左右分立,把食物切成一块块的,反映了西方人的心物对立、偏重分析实证的思维方法。
这个小差别,造成的结果大不相同,中医和西医就是很好的体现。中医讲究整体观、辨证论治,把人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形神合一、天人合一,而且具体人体具体分析;同时中医亦要“知几”,“几者,动之微”,“上医治未病”。西医则是把人象面包一样切成一片片、一块块——组织、器官、细胞、直至分子原子,运用各种仪器和方法进行分析检验,同时切断了人体形神的联系,也切断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是在疾病由“证”状发展到“症”状之后才进行治疗。
这里只是举例说明阴阳之道,或有偏颇之处。在西方,黑格尔和马列将辩证法发挥到极至,可以说达到了理性的顶点。但是他们没能超越理性,没能超越语言、逻辑、思维,更不要说其他的自然科学、医学等学者了。
中医的根本和核心是阴阳平衡。《黄帝内经》开篇就讲“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与《易经》是一致的,易医同源,而从发展脉络上讲应该是易为医之源。阴阳平衡之道是“不易”的,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无论东南西北,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中医的生命力所在
“会易者不占”,只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则自然阴阳平衡,身心健康,诸事如意,以至于达到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和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
一点管见,可道者已非常道了。大道至简,不可道、不可思议之道,想要说清楚,真是至难,说出来的似乎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想起一个笑话,有个穷酸秀才搜肠刮肚地做文章,半天没有写出来,他媳妇就说他,你写文章怎么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说:你生产时肚中还有孩子,我肚中却是空空如也。轻松一下,还是以两位老先生的话结尾:
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
庄子曰:“《易》以道阴阳。”
阴阳之道的图标——太极图
从前面我所发表的两篇博文中可以看出,“阴阳”是和我们息息相关,须臾不能分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东西。它既是抽象概念,又是具体事物。它富含哲理,符合逻辑,揭示了宇宙太空万事万物对立统一辨证的总规律。“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我很敬信和推崇《黄帝内经》里说的这句话。数千年中国的先贤们一直把阴阳提高到“道”的高度来对待是不无道理的。阴阳是天地宇宙运行规律之道,是大自然界生息、消长、进化之道,是人类繁衍、健康、养生之道,是社会安定、和谐、进步之道。所以,人们必须承认道,懂得道,遵循道,按道行事,道行天下。
大道至简,简则明,简则真。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规律仅用阴阳二字就可总括。那么用什么图象或标识把阴阳的重要内涵直观地表达出来呢?这就是我们很多人所熟悉的下面这幅“阴阳鱼太极图”。这幅庄重而漂亮的图标由来时空久远,流传极为广泛,用场也很多。它简明、完美、崇高,可包含阴阳概念的所有基本内容,可谓是“图简意赅”。下面我仅围绕阴阳这个主题,简单综合介绍如下。
一、图的外周是一个圆环,它表示宇宙万物的客观存在。能旋则圆,圆也表示旋转。说明这个存在是物质的,完整的,转动的。用老子的智慧讲,在万物生成以前是无极状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这个圆环相当于无极阶段是阴阳的前身。
二、圆环内是两个鱼形的图形,大小相等,左右平衡,互相紧贴,首尾相连。表示事物是由不可分割的两部分组成。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是互相对立统一的,相互依存的。按老子的观点,太极生阴阳,万物禀赋阴阳二气,二气相交,更生繁衍万物。
三、白鱼属雄性代表阳的一面,黑鱼属雌性代表阴的一面,异性相吸,两鱼弯曲相依相抱。表示任何一个完整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面相辅相成,相依相靠的。如老子说的呈现“万物负阴而抱阳”,福依祸伏的态势,两方面对立而又统一协调。
四、阴阳双方都是从鱼尾起始,由微小向壮大发展,直到鱼头至大至极。有头有尾,就有方向。表示阴和阳都存在从无到有,由微到著,“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有方向地发展过程。也说明宇宙万事万物都是在朝前不断运动发展的。
五、在图标的上下两端,至大至极的鱼头紧贴靠着至小至微的鱼尾。表示每个事物的某个方面当发展到极点,再无法发展的时候,就必然返回到初始,重新开始发展。即反映出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物极必反”的自然规律。
六、两鱼头部中间各有一个眼睛样的小点。白色(阳性)鱼头中的黑点叫“阴精”,是生阴之本;黑色(阴性)鱼头中的白点叫“阳精”,是生阳之本说明每一事物的阴阳两面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互根互生,必然相联系的规律。
七、图标中两鱼之间所形成的分界线呈S形曲线。曲线表示动象。表明黑白两鱼是有生命的,有活力的,能运动的。说明宇宙万事万物都是有生机的,动态的,活跃的,发展的。
八、白鱼头在图标的上方表示阳气在上,代表着清纯,升发;黑鱼头在图标的下方表示阴气在下,代表着重浊,凝降。如果把白鱼画在下面,把黑鱼画在上面,依我看那就成颠倒黑白,不分清浊。
九、黑鱼白鱼在左在右也有讲究。白鱼阳性属男,黑鱼阴性属女。按照中国“男左女右”的习俗,白鱼应摆设在左边,黑鱼应摆设在右边。如果两鱼不按照男左女右摆放,我觉得那就是阴差阳错。
太极图的创意和制作是相当严谨和有水平的。此图曾被人称为“中华第一图”,我估计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我从第一次见到此图后就觉得它设计得太绝妙了,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以后渐渐知道了它的寓意,更觉得它是一幅体现自然科学观,展示唯物辨证法,深含人生哲理的图徽。太极图文化古老,源远流长,寓意深广,构图绝巧优美,理应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由于太极图本身魅力之所在,现在到处都在使用它。最早伏羲画八卦的八卦图中有它,中国道教用它来做道家的标志。韩国把它作为国旗的图案,新加坡空军把它印在机徽上。还有,在各地伏羲庙的殿堂里,在诸葛亮的服饰羽扇上,在中华医药、中华武术、中华气功的书刊中,在算命先生的行头卦摊前等等地方,都可显眼地发现太极图的存在。
太极四大要素
一、创生万物:
太极哲学意义是以自然为标准,“两仪”第一象是对应宇宙,在此为“天地”之象。阳仪为天,阴仪为地。天地二气交感,万物由此而生。故称“两仪孕物生”。
天地是自然界中最初的发动者,它具有无限的潜藏力和创造力,万物蓬勃发展的生机都是天地“两仪阴阳”创造的一种表现。因此太极两仪是“阴阳”之本,它是创造万物的本源。我们把这个自然现象称之为“两仪孕物生”,其意义就是天地生万物。
二、创造生命:
彼论两仪生万物,此论两仪创造生命。“两仪阴阳”是万物的本源,也是创造生命的源动力。
纯阴不育,纯阳不生,故阴阳缺一不可。生命的“本源”完全是“两仪阴阳”创造出来的,阴阳交感,创造了生命、创造了生命运动。
三、创造矛盾:
阴阳的性质是“阳动阴静”,一动一静产生了矛盾,而矛盾出现的同时事物也就形成了。这是两仪矛盾性的“孕物生”。
两仪矛盾之象给我们的启示是:认识事物,就要认识“矛盾”,认识“矛盾”才能解决事物中的“矛盾”,“矛盾”解决了,也就达到了“统一”,事物才能向有利的方面发展。
四象育物成
太极“两仪阴阳”是代表天地之象,而太极“四象阴阳”是代表四季之象因此“四象阴阳”也是以自然为标准。所谓“四象育物成”,是指生命成长,事物发展的过程。
因“两仪阴阳”有鱼头鱼尾之分,“阴阳”也产生了“量”的变化,这样就出现了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即:“四象阴阳”。
阳鱼尾是阳之初,称“少阳”。鱼头是阳之极,称“太阳”。阴鱼尾是阴之初,称“少阴”,鱼头是阴之极称“太阴”,这就是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太极两仪生四象,它们都分为阴阳,但是它们有本质上的区别。两仪阴阳创造了万物、万事,而四象阴阳创造了运动、发展、变化消亡的过程,这是两者不同之处。
一、四季之象:
四时是指四季。四时是运动的、变化的,它揭示了一切生命运动规律和一切生命或事物的发展过程与状态。
阴阳学说中论“阳暖阴寒”。如少阳为暖之初,为春季(生);太阳为暖之极,为夏季(长);少阴为寒之初,为秋季(收);太阴为寒之极,为冬季(藏)。四季“生长收藏”是中医术语,《黄帝内经》把它列为是万事、万物、万象生长、发展、消亡的过程,即:“自然律”。
春“生长”,夏“开花”,秋“结果”,冬“收藏”。就是生、长、收、藏“自然律”。如果把这个现象用太极哲学术语概括一句话,就是“四象育物成”。
二、成长之象
前面我们论述了“两仪孕物生”是生命的形成,但生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运动的、变化的。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变化过程称为“四象育物成”。
一切生命都是按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样的过程成长运动的,健康的生命没有一例违反这个规律,如果不按这个规律走,生命将提前结束。
三、发展之象:
“两仪孕物生”的矛盾性演变成了事物,但事物是怎样发展和变化,就是“四象育物成”所要论述的。四象阴阳是表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四个阶段。
两点动之因
一、两至之象:
太极哲学意义主要是产生于自然,如两仪象征天地,四象象征四季,而太两点象征冬至和夏至。
↑返回顶部↑